不知什麼時候起,天上下起了雨花,路上的行人皆開始步履匆匆。隨著雨下得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少,最終只剩下時有時無的一兩個。
林奇毫不停歇的跑了許久,許久,這一次跑的距離比他之前跑過的總和還多。跑累了之後,他就在這雨中漫無目的的走著,沒有方向,卻不願停下。有好心人上前詢問,他也不去理睬,甚至是粗暴的讓他們走開。
漫天細雨漸漸變為滂沱大雨,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在重重疊疊的雨簾之中穿梭,渾身上下早已溼透,再也沒有乾的一塊。
無意識間,他來到了奔跑大道的盡頭,乃是一個極為寬闊的廣場。不下雨的話,這裡必定是人頭攢動的景象,此時此刻則一個人影都不見。
這廣場名曰帝像廣場,中央位置矗立著一座可以用“巍峨”來形容的巨大鐵像,乃是夏國開國皇帝天武帝林澤的帝像。
這帝像是如此的高大,上半截身子徑直淹沒在沉沉壓下的雨雲之中,林奇站在一百多丈外的廣場邊上,都無法看清他的全貌。
海王紀元年,天武帝打敗不可一世的天樹王族,卻在凱旋的歸途中駕崩,舉國為之哀慟。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開國之君,夏國數以百萬計的戰士,每個人都把自己征戰沙場時所用的戰兵獻上,在“天地熔爐”中熔鍊成海量的鐵水,歷時二十多年,精心澆鑄、雕琢成了這座舉世無雙的巍峨鐵像。
數千年以來,放眼整個世界,絕沒有堪與之相提並論的榮耀。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夏國所有流傳至今的著名軍隊,幾乎都由天武帝一手建立,黑旗軍、天武軍、龍虎軍、飛熊軍、雷騎軍、風神軍,皆是戰功赫赫的勁旅。
那個時候的戰士,對天武帝的崇敬達到前人後人都難以企及的地步,縱然他已撒手人寰,戰士們仍希望自己的戰兵與帝像交融在一起,希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們還可以在其麾下繼續戰鬥。
林奇來到帝像之下,只見雨水從巨大的鐵像上“嘩嘩”的往下淌,流經一層層的臺階,向四面八方溢散,形成成百上千條小溪流,蔚為壯觀。
他踏著流水,拾階而上,走到帝像的腳邊。單單那腳,就是他數倍之高,難以想象整個鐵像到底該有何其高大!
八百多年過去了,這鐵像幾乎沒有生鏽,依然泛著點點的銀光,銀色交織連綴在一起,整個兒好像一領綴滿星辰的戰袍。
那是許多戰兵在閃爍著寶光,若仔細觀察的話,完全能分辨出鐵像表面有刀、槍、劍、戟、斧、錘、鉤、鐧等戰兵的模糊輪廓。
數以百萬計的戰兵,雖被熔鍊成鐵水,失去了原有的形狀,但其神魂仍在,在化為鐵像一小部分的一剎那間,神奇的聚斂出了最後的一絲形跡。
悠悠歲月流逝,帝像沒有鏽壞,其上卻佈滿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傷痕。只見他雙腿被火燒得扭曲變形,幾乎失真;其他部位也有一道道深深淺淺、或粗或細的溝壑,明顯是被超級戰兵劈砍過的痕跡。
這些無法修補的傷痕,讓所有夏國人心中永遠銘記著那段屈辱的歷史,那場無比慘烈,每當說起就為之悲鳴的戰爭。
白雀紀九十三年,自天武帝駕崩近五百年來,夏都城第一次被敵國佔領,這是夏國立國之後從未有過的大敗。
天樹王族所率領的煉魔軍團進城之後,首先做的不是一貫的燒殺搶掠,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摧毀這座巍峨的帝像。
他們先是直接用超級戰兵攻擊帝像,欲將其底部搗毀,從而導致帝像的崩塌。但因為此物乃是鐵汁澆鑄成的實心像,縱然最強大的戰兵,也像繡花針扎戰車一樣,只能留下一道道傷痕,完全無濟於事。
無奈之下,他們又想挖開基座,使帝像因失去平衡而倒掉,結果卻發現龐大的基座由無數塊巨石砌成,還灌注了大量的鐵汁和銅水,根本無法掘開。
再然後,數以十萬計的大軍集結起來,為帝像掛上成千上百道鐵鎖和繩子,竟要以蠻力將之拉倒。繩索掙斷了一次又一次,帝像仍安然矗立著,連動都沒有動上一下。
有傳說,帝像腳下長出了鐵山之根,深深扎入大地,破開一重又一重的黃泉,溝通了地脈,與整個夏都城俱為一體,大地震都奈何其不得,遑論是人力了。
天樹人氣急敗壞之下,想出了火攻的法子,他們搬來了夏都城幾乎所有的木材,堆積得比帝像還高,燃起了高可通天的大火,欲將其燒熔。
他們差點就得逞了,但天公不作美,火才剛剛燒起來,居然下起了大雨,而且是百年罕見的瓢潑大雨,並伴以可怕的雷暴。
滾滾的震雷聲中,一道道閃電,一顆顆雷球,不斷地轟擊夏都城,大火被澆滅,雷火亂炸,煉魔軍團死傷無數。
後來,有人說,那是當時的雷公爵雷鳴手持天級戰器“天雷鐧”大施神威;還有人說,那並非雷鳴,而是隱遁世間的雷帝雷帥親自來守衛天武帝了。
總之,天樹王族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就撤離了夏都城,始終未能摧毀帝像。
在那之後,天武帝像被稱為夏國的鎮國神物,只要他安然矗立著,大夏的國祚就會綿延不絕。
林奇伸手摸摸鐵像,他冰冷、堅硬,沉厚如山,飽經風霜雨雪,炎炎烈日,刀砍斧劈,烈火灼燒,依舊昂然矗立著,正如天武帝林澤那英雄偉岸的身影,從沒有被夏人遺忘一樣。
大雨還在下著,絲毫沒有減小的趨勢,天地被雨水連成一體,分不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