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了。”
六佬的房間內,五位地頭蛇看著下方的紅裙女子,當聽見擂鼓的時候,他們的心就都提了起來,而五個人的精氣神陡然一變,不再懶散,而是顯露出一種威勢。
他們是宗師。
宗師不是一個境界,宗師是一個稱呼。
所謂的境界,都是人為劃分出來的而已,老子曾經說過,悟了就是悟了,沒有那麼多七拐八彎的說法。
他們都是在拳法上達到了一定造詣的人,是被許多人所敬重的人。手下帶出來的門生可謂遍佈江東,勢力極大。
化勁不一定是宗師,宗師一定是化勁,其實這句話也是不對的。
明勁一樣有宗師,暗勁一樣有宗師。
拳有七重勁,然七勁之中,前三勁本身無高下之別,只是習練條件的不同,為何化勁排在明暗之上,要把明剛明柔,暗剛暗柔都習練完成才能進入?這是因為,明勁暗勁是習練化勁的基礎條件。
可化勁並不是就一定比明勁暗勁要強大。
注意,是“並不是一定”。
西方許多拳王,僅以明勁成宗師,一拳可以把卡車車廂打爛,在經過系統的學習,掌握了武術之後,他們可以說就是人形的絞肉機,一打一百毫不誇張。
而暗勁,像是虞秋霖那樣,練到高深地步,雖然只是暗柔,但已經練得與暗剛無異,那五指都變得鐵青,這也是為什麼虞秋霖被稱為鐵指的緣故。
勁聚於指,凡中者,穿骨挖肉,血流不止。
然而尋常的人,基本上不會下這種苦工,把單一的勁練到極致,因為這是水磨工夫,而且一個練不好,那人本身就廢了。
所以明暗化,就成了一種境界的代名詞,而那種把單一的勁習練到極其高絕地步的人,往往都被行當裡的人們所驚歎。
但勁被人們分了高下,可稱呼並沒有。
宗師仍舊是宗師,不管你達到了什麼境界,只要擁有了堪比宗師的武功,那你就是宗師。
那麼如何判定?
高手之間看高手,就像當初牛佬見孫長寧,第一眼就被攝住,孫長寧的強大氣勢直接衝擊牛佬的心靈,那滔天的精氣神在告訴牛佬,孫長寧是一個比他更強的拳師。
既然比宗師更強,那肯定是另一名宗師。
而並不是高手的人要如何去判定?
他們只看戰績,如果你殺了一位宗師,或者擊敗了一位宗師,那你也是宗師。
這就是為什麼,武術界裡,有許多阿貓阿狗會乘著一些大拳師受傷,或者年老時候去挑戰無所不用其極,乃至恬不知恥的咒罵,逼迫那些人和他們進行比武。
因為如果他們失敗了,並不會有人認得他們是誰,而如果他們成功了,則一朝名揚天下。
正所謂:半生修行無人識,一朝得法天下驚。
誰都想做這個讓“天下驚”的人,都想讓世人知道自己究竟有多麼厲害。
然而宗師也不是那麼好殺的。
要殺宗師,是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