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火箭炮的問題已經修正,步兵武器也都保持領先水平,無需擔憂。
而支援單位的坦克,現在的工業能力生產本就費勁,再要提升一個技術檔次,工人可能要罵街了。
所以庫斯特餘下的時間不會投入到這些早就下了很大功夫的地方。他打算生產火炮,即之前因種種原因放棄生產的75MM和88MM火炮。
設計圖紙相較於之前幾乎沒有改變,炮閂依舊是橫楔式,鋼材也都是最新的。
不過自行火炮的想法算是報廢了,連支撐一個摩托化部隊的基礎——靠譜的卡車都沒有,就更別提把火炮搬到車上去了。
坦克底盤也非常短缺,而且相較於充裕到臃腫的遠端火力,坦克這種強勁的突破手才是戰爭中最需要的,浪費一個坦克底盤去換一個只是加了對輪子的火炮顯然不值得。
在這個落後的工業環境和糟糕的政治條件裡,任何創新都是異端,只能依照傳統,開發牽引式火炮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畫完圖紙後,庫斯特感到有些寂靜,嘆了口氣,便把圖紙疊起來塞進牆壁間的縫隙,然後又用泥土堵住。
站起身來,撥打電話,詢問弗蘭茲那幫人來還要多久。
“差不多四天。”
還有幾天的閒情。庫斯特又嘆一口氣,回到之前把劍埋土裡的那間鐵匠鋪,和善的跟老鐵匠搭起話來。
恰好老鐵匠也挺清閒,據他說,自戰爭開始以來,每日每夜都在生產刺刀和鏟子,快要整吐了。
跟庫斯特一樣,大多時候都很勞碌,現在卻竟然都閒起來了。
按街頭上的市民說:“俄國人投降了,沒人敢和我們拼刺刀了。”
真假尚且不知,庫斯特只想多歇息會。
他走到熟悉的土坑前,踹開上面堆積的塵土,又冒著燃燒的木炭產生的烈火,把劍踢出來。
老鐵匠熟練地戴上皮手套,接著又套上一層厚毛手套,這才拾起那把滾燙的劍。
放置數分鐘冷卻過後,隨手往鐵砧一磨,發出如利刃出鞘般刺耳的聲音。
“恭喜你,硬化了。”
“十二天...”庫斯特喃喃自語,眼睛突然匯聚起神,開啟話茬問:
“好的鋼材這麼做,大概需要幾天?”
“那你得問我的曾祖父。”
鐵匠隨口說的笑話,把庫斯特逗樂了。他似笑非笑,回過頭接著問:
“挑選一個好的鋼材,需要幾天?”
“那你得問印度人。”
庫斯特又轉回頭,搖了搖頭微笑道:
“誕生一個好的鋼材,要幾天?”
“那你得問——你自己。”
見他如此,庫斯特又嘆了一口氣,有些感慨的望了望天,接著問他:
“那麼,你認為一個好的鋼材,是什麼?”
老鐵匠沒有回話,專心致志地擦著骯髒的木板。
庫斯特又笑了笑,手往腰處一伸,抓出幾千克朗就要交給鐵匠。
“既然你要我問印度人,那麼就請收下這筆錢,代我問問他們。當然,有閒情的話,你也可以代我問問你過世百年的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