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又找來他在戰場上的兩個兒子,讓他們組成偵察營,成為打響攻佔察裡津的第一槍。
雖然塞洛文是裝甲兵上尉,但因隱蔽和任務的需要,而且裝甲部隊還在河東停留無法參加戰鬥,所以他們只能徒步進入城市中。
臨行前,他又告誡他們多加小心,管控好交火的地點與時機。
待他倆走後,庫斯特仍十分緊張。為了緩解下壓力,他看了一下其餘戰線的進展如何。
從14年末到現在,戰爭形勢一直是同盟國攻協約國守。即使有了義大利的加入也無法阻撓這一頹勢,何況俄國已經瀕臨崩潰。
德國逐漸將兵力再次集中到了東邊,這倒不是想要快速滅亡俄國從兩線作戰的窘境脫離出,主要是威廉二世認為俄國沒了他就可以把庫斯特拉過來。
法金漢認為這無可厚非,頂多讓法軍拿回幾寸失地。東線掌舵人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肯定同意;其餘容克貴族達官顯貴們也都沉迷於連續的勝利中,紛紛表贊同。
於是自一戰以來,德國軍事內部終於出現了少有的君臣意見統一,德國很順利的從西線抽走了兩個集團軍前去東線。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讓英法聯軍把德軍推出二十公里外,成功避免了巴黎被攻佔的命運。
然而付出了將近四十萬人的生命,德國人卻只損失不到三萬人,這還是他們邊打邊撤的情況下。如果德國人硬是蹲死在一個戰壕裡,法國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把他們趕出去。
這次失敗嚴重刺激到了英法高層,即使他們做好了保密工程,可還是被這恐怖的戰績深深震驚到了。
他們蝸居在後方,實在想不明白,明明自己都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前線的步兵怎麼打得稀裡糊塗。
他們的真的搞不懂,德國人的支援火力真的這麼猛嗎?所謂的“手提機槍”真的能夠讓人邊跑便打嗎?德國人真的是超人嗎?
英法高層十分焦慮,可怎麼都想不出辦法,便只好看會報紙喝會茶放鬆一下。
好在法國還算是支稜,要是他們知道俄國的情況,可能連喝茶的心情都沒有了。
德奧還尚未發動針對俄國的進攻,主要是德國在等兵,奧匈在等死。
但南俄地區的處境卻十分糟糕,東烏克蘭防線已經被凱末爾打穿了,黑海艦隊的老家克里米亞也面臨著前所謂的威脅。
更要人命的是庫斯特這個傢伙,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幾周就把戰線從高加索推到中亞大草原。
土耳其雖然不給庫斯特發補給,但一路劫掠的東西足夠他的大軍吃好喝好幾個月的了,完全不懼補給問題。
而接下來察裡津的戰役,將會決定俄國的生死。
如果他們能打贏,俄羅斯民族還尚可能有一個完整的國家。
要是輸了,俄國的縱深將會完全暴露在同盟國軍隊面前,那時俄國便只有四分五裂的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