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飛機都很落後,轟炸機的雛形也沒有出現,這個時代的“轟炸機”都是飛行員拿炸彈自己丟下去的。
想要轟炸俄國的海軍基地難度很大,飛機結構都是木頭製造的,無法抵擋強悍的衝擊,過快的速度會導致散架。
雙翼機的飛行員無法得到保護,很容易被人用步槍殺死,即使飛躍過危險重重的地方控制區,也有可能在返程過程中就被自己人殺了。一戰時期的飛行員是個高危職業,幹這一行非常不容易。
特別是一戰飛機引擎功率不足,續航能力不夠,沒飛到克里米亞飛機就掉海里了。
庫斯特也不是不能自己造出一些飛機,但訓練專業飛行人員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那時間庫斯特都能打到西伯利亞去了。
所以想要轟炸塞瓦斯托波爾是不可行的,不過這也能夠提醒下庫斯特,讓他提前把先進飛機的模型搞出來,好應付之後的西歐戰場。
自沿岸部隊被一一撤走後,俄國黑海艦隊的威脅已經不再重要了,就算俄國敢用海運把兵偷渡到土耳其境內也是送死,何況俄國的兵力完全不夠用,哪會把兵去派到風險極大的登陸戰呢?
庫斯特將戰爭重心轉移到大草原,準備從陸地上擊垮俄國。
剛經過一次攻勢,戰線就推進了極為可怕的距離,取得了比預想中還要大的收穫。
在西邊,同盟國軍隊佔領了庫班河流域,把戰線徹底推到了亞速海北部。
東邊也取得重大突破,沿著伏爾加河向北推進數十公里,緊逼伏爾加重鎮——察裡津。
察裡津是俄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南俄地區最大的工業、貿易、農業、交通中心。
俄國在烏克蘭的損失就已經夠大了,如果此時庫斯特再把察裡津奪下,就必定會導致俄國的農業資源枯萎。
南俄地區的資源將會很難運回去,俄國內部的經濟再次受到打擊,社會矛盾更加激化,那時沙皇的位置可能都要保不住了。
只要拿下察裡津,就會使俄國陷入更大的崩潰當中,整個俄國將會無一人為沙皇作戰,漫長戰線將會無一抵抗力量,同盟國將會在沙俄領土上長驅直入。
於是庫斯特修正了他的作戰計劃,把察裡津作為戰役的重心,並賦予行動代號:天王星。
歷史上的天王星計劃是蘇聯發動的,而現在則是由代表帝國主義的庫斯特發動,不得不說他很有惡趣味。
在庫斯特的預想中,戰役以察裡津為重心,作戰區域將橫跨頓河與伏爾加河,雙方圍繞平原一帶進行交火。
他的裝甲部隊將會在東部的大草原一帶實行主要突破,然後以裡海為軸,向西旋轉包圍住伏爾加河流域的俄軍。
騎兵將會部署在頓河一帶,待步兵成功開啟戰線缺口時他們便會衝出去,保障組織度的同時向東進攻。
最終兩股機動部隊將會在察裡津以北,伏爾加河的分界線會合,把周邊俄軍清剿乾淨後,察裡津便唾手可得。
雖然庫斯特只有四十多萬兵力,包圍察裡津簡直不敢想象;但他的對手更慘,只有不到二十萬兵力了,戰線上四處漏縫。
再加上他們組織度極差,只要同盟國軍隊一發動進攻就往後撤退,極度消極避戰。俄國在這的形勢比烏克蘭還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