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人被打掉三十餘人後,也開始了反擊:
他們迅速把機槍架設好,配合著步兵壓制著還在衝鋒的俄國兵。機槍射出的子彈宛如撕布機,撕裂了不少人後,俄軍慌忙趴下,躲在空隙處嘗試打死那些奧地利機槍手。
但奧地利的機槍就像是狂風暴雨,壓得俄國人不敢露頭,只能躲在比較安全的地方。
可奧地利人的迫擊炮讓他們無處可逃,無論在哪個角落都會被炸到。
機槍和火炮簡直是絕配!它們倆就像是殘疾的難兄難弟,單獨拉出來或許都有些缺漏;但是當機槍把步兵釘住後,再由火炮進行精確轟炸,如此一來必定能擁有良好的效果。
顯然,俄國人是不會這一套庫斯特的親傳戰法,也沒有那個底子使用。
有著機槍的壓制,他們就只能被動挨打挨炸,幾乎不敢有什麼反擊,勇敢的軍官早都死了,剩下的則都跑了。
可沒有軍官的管控,這些俄國精銳也不敢私自撤退,擔心被就地槍斃。
直到十二分鐘後,後方才趕過來一批支援,他們看到被壓在建築地下的兄弟死無完屍,非常的憤怒,可也無濟於事:前面就是槍林彈雨,他們也不敢衝上去。
支援過來的軍官連忙命令那些被困在火力網的俄軍趕快撤出來,但只有躲在建築死角且尚安全的人撤了回來,其餘暴露在戰場上的人都因被壓制而無法撤出來。
此時雖聽到宛如福音般的命令,可那些俄軍也只能趴在泥濘骯髒的地面上,等待從天而降的炮彈終結他們的痛苦。
終於,有的俄國人扛不住巨大的壓力而崩潰。他們自暴自棄地吼了一聲,然後在子彈飛舞戰場上站起來,向奧地利陣地衝去。
剛爬出去一步,這些勇敢的俄國人就都渾身中彈,最終解脫般地倒下去。
毫無疑問,他們是極為魯莽的,但此舉也為其他俄國人指了一條生路。
僅剩的俄國人藉著黑暗與屍體,沿著火力較為稀疏的地帶,冒著死亡的風險爬回去。
最後大概有67名俄軍從死人堆中生還,而所留下的卻是屍橫遍野。
待戰場上再也看不到俄國人時,森瓦爾派人打掃戰場,同時清點雙方傷亡。
奧地利原有1500人,因兩次交戰以及各種意外,總共死傷346人;根據戰場上的屍體數量,俄國至少死了900多人,傷亡則更是數不勝數。
還有一些死得連渣都不剩的人,就沒能力去調查了,只能將其判定為‘失蹤’。
目前,奧軍還尚存1100多人;俄軍應該不過3000人。
如果接著按照這樣的戰損比發展,那麼遲早都是瓦薩來勝利的。
但他並不希望像之前那般疏忽,而導致大量士兵白白送死,所以他只能在攻城拔寨的同時,儘可能小心行事。
可這不抵什麼用,總會有人因各種離奇事件死亡,何況是戰場呢?
想盡可能不讓自己計程車兵死亡,那就只能讓敵軍士兵死的更多,並快速結束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