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薩來此刻正在一輛坦克後面十幾米,不斷指揮著這些奧軍的進攻。
好在他很廉潔,沒有穿其他軍官那樣花裡胡哨的:只是戴著普通頭盔,拿著望遠鏡,背後還纏著一些爆破用品。
這也使得俄軍狙擊手誤以為他只是個普通的工兵,而沒有去關注他。轉而去嘗試打擊坦克裡面的人。
但步槍的威力是遠不足以穿透裝甲的。坦克仍舊向俄軍陣地衝來,俄國士兵見此倍感絕望。
剩下的俄國精銳仍負隅頑抗,捍衛沙皇的名號。殊不知,此刻的沙皇根本不在意他們,只是一度在想著如何把人送到戰場去。
可他們還是依靠有利地形跟同盟國軍隊周旋,一直撐了四個小時。
在這一期間,任憑土軍怎樣的轟炸,他們依舊扛了下去。
一直到最後,瓦薩來把身上的爆破工具交給一名士兵,並炸燬了一個較為堅固碉堡後,這才壓垮了俄軍的意志。
僅不足百名俄國士兵走出工事,伸出雙手示意投降。要知道,在戰前他們還是一個擁有幾千人的軍隊。
他們深知是不可能有援兵來了,此刻也是喪失鬥志。
而被俘後,奧地利人給了他們不錯的待遇,至少讓他們有了些人樣。
但這裡發生的一切都不引人注目。所有人都關心著全域性,哪有心思去仔細觀察一場衝突呢?
就好比如庫斯特,在接到突破成功的訊息後,不顧灰頭土臉的裝甲營,依舊命令他們深入俄軍縱深,讓他們去送死。
但好歹一場地獄終於結束了,只需要再爬出幾個死人堆,那些奧地利人就能回家了。
3月1日,C集團軍的4個騎兵師聯合一個裝甲營,沿著較為平坦的地帶,兇猛地向巴庫進軍。
途中,他們還擊潰不少阻撓他們的俄軍
俄軍得知防線的崩潰後,連忙命令部隊回援。可每一支回防的軍隊都遭遇到土軍的防線。
這不奇怪,A集團軍早已填補好戰線的缺漏,並作為填線部隊堅防戰線。
而他們所需保證的,正是C集團軍的進攻。
C集團軍的機動部隊在遇到敵人防線後,會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在步兵成功突破敵軍防線後,他們再順著缺口深入敵國領土。
這是庫斯特屢試不爽的進攻方法,也是一個保守與激進並存的手段。
所帶來的成效也是相當大:
以賽凡湖為起點,土軍戰線向東推進至少60公里。這只是一天的推進距離,就足以媲美其他戰線一個月的。
3月2日,從山溝裡爬出來的土軍沒有如人所料的停歇,反而繼續進攻,並在114公里外的平坦地勢分兵。
兩個騎兵師向西進軍,配合B集團軍攻佔喬治亞。
四個騎兵師與裝甲營向東走,準備攻克巴庫。
如今,他們距離巴庫已經不足250公里了。而且順著平坦的公路走,速度會更快。
3月4日,因為防禦的疏漏,俄國在高加索的重鎮巴庫丟失。
而他們的喬治亞防線也在多個方向的圍攻下崩潰,距被完全佔領已經不遠了。
現在,在高加索上所開的每一槍,都是在敲打俄國早已腐朽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