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斯特靠著火車站的牆壁,以緩解一宿未寢的疲憊。他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給他授勳的人趕快來,他好早點回家睡覺。
或許上天眷顧他,這一列火車停下後,下來了3個顯眼的人,他們穿著軍衣,手裡拿著照片,尋找著什麼。
直到看到了睡眼朦朧的庫斯特,那三人看看他,又看看照片上的人,最終一個人帶著肯定而又有些歉意地說:
“非常抱歉,庫斯特先生,我們這一路有點漫長,讓你等了如此多的時間”
庫斯特立刻精神起來地說:
“你們不需要客氣,我剛到這沒多久。”
“哦?那看起來將軍並不重視榮譽,但為什麼你如此睏倦呢?”另一個人有些尖酸而刻薄的說。
“我昨晚與我的手下,弗蘭茲准將一宿都在商量軍事方面的問題。我們太過激動,以至於到了中午我們都沒發覺,還好我的警衛及時的提醒了我,真是感謝他!”
說著,庫斯特還從兜裡取出一沓皺皺巴巴的紙,展示給他們看。
那三人也饒有興致地,每人各從其中取出幾張,交替著看。
庫斯特也趁著這時仔細端詳那三人,驚訝地發現:
剛剛那個說出尖酸刻薄話語的人是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他是奧匈的總督,有些神經質。
他很善於紙上談兵,是個出色的參謀官,他說的話極具文采,因此他能得到一眾官員的支援。但他的實戰指揮能力並不突出、經驗也不豐富,因而被卡爾克勞斯評價為:
“只要戰爭流的是墨水,而不是鮮血,那他就會一直是個戰神”。
他認為應該在塞爾維亞邊境集結重兵,以迅速解決他們,好解放巴爾幹戰線上一部分兵力。
這種觀點打動了皇帝,以及一眾官員、平民,很多人都支援他的想法,除了他的對手——康拉德,也就是剛剛主動跟他打招呼的那個人。
他是奧匈的總參謀長,非常精明,但不切實際。
他和波蒂奧雷克有些相同,都很擅長紙上談兵。但他比較像軍人,說話直白,而被官員孤立。
他的戰略眼光很不錯,但他忽略了奧匈士兵們的民族複雜性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實際戰鬥力,再加上他有些意氣行事,葬送了大批奧匈官兵。正如人所說:
“他的想法是可靠的,但他手中的劍是脆弱的。”
他始終認為如果戰爭爆發,俄國沒有參戰,那就全力打死塞爾維亞。
若俄國捲入戰爭,則應將主力放在俄國邊境,與德國軍隊一同進攻俄國,而在塞爾維亞和其他地區採取守勢。
中間沒有插話的人是弗里德里希大公,他是奧匈最高總司令,他在某種領域上很聰明。
他雖然掌握軍事大權,但實際上,大部分指揮權都交給了康拉德,而自己則掛個名頭,不怎麼參與戰役指揮,經常作為吉祥物出場。
他身為奧匈親王,是必須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因而身邊的將領商討戰略時,他嘻嘻哈哈地不摻和;而若有將領敢搞一些‘小動作’,說他的壞話,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把這些將領送到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