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師有2個營配合R1進攻橋頭堡,另兩個營就要面臨A2主力部隊的進攻。
R3有4個營會遇到A2師的3個營、餘下3個營和R4師合計21個營一同進攻A3師。
A3師僅有14個營,是絕對無法在人數差距如此巨大的情況下守住河的。尤其這裡的河道很窄,這使得發起強渡不會太過於困難。
因此,如果庫斯特想要在這裡有所作為,必須要速戰速決,否則他的側翼友軍就會崩潰。
庫斯特很快就給A1師長打了一個電話,庫斯特把計劃告訴了他,希望他能夠支援自己的行動。
A1師長非常爽快,他很快就將2個營作為預備隊交給庫斯特指揮。
接著,庫斯特再次和A3師長溝通,同樣將計劃透露給他,並希望他能夠吸引足夠多的俄軍。
A3師開始有些沉默,但隨後也同意了庫斯特的要求。在對話的結尾時,他希望庫斯特能夠迅速結束戰鬥。
徵得身旁的兩師的同意後,庫斯特又給博羅耶維奇打了個電話。沒有告訴他具體計劃,只是希望他看在3個師長的份上,能夠提供一些偵察機。
博羅耶維奇表示他只能夠給他2架飛機,並要求庫斯特控制好士兵,不要讓他們把飛行員打死了。
在內部取得一系列成功交涉後,庫斯特便親臨前線視察地形。準備為接下來的行動確立一個大體方針。
但庫斯特即便走遍南岸,也仍不知道北岸的地貌,便命令橋頭堡突出部計程車兵儘可能地探索周圍地形。
接下來,庫斯特需要對他的主力部隊的排兵佈陣進行一些調整。但在調整之前,為了能夠貫徹部隊,必須要確立一個觀點:
首先,要知道這個範圍內的進攻方是A2師,而不是R2師。R2師僅有2個營能夠投入到這裡作戰,而A2師有4個營能夠投入。因此庫斯特堅定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進攻者。
其次,要知道這個時代的進攻極其依賴大炮。很多情況下,部隊推進一定距離便無法再往前。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大口徑火炮的機動性極差,光是築造陣地就需要不少時間。因此庫斯特認為必須要將火炮儘可能往前部署。
最後,要知道在這裡的俄國4個師的情報均被滲透。他們隨時都知道俄國人的資訊,而俄國人卻需要用人命來換取資訊。R2師並不知道有數倍於他們的敵軍駐紮在這裡,而為了遵守命令,不得不向庫斯特師進攻。而這樣的進攻必然會以整個R2師為代價,因此庫斯特認同部隊中先防守、後進攻的觀點。
透過庫斯特這番論述,軍官和士兵深受折服。接下來的調整工作也就很順利了。
庫斯特將機槍陣地隱藏在南岸20米,這個距離甚至不用等敵軍開始強渡,就可以開火射殺敵軍了。
炮兵陣地在機槍陣地以南200米,這個距離有些近了。如果敵人觀察到炮兵,庫斯特可能會遭受到沉痛的打擊。
但庫斯特已經做好了保障,炮兵陣地各處都有可以機動的手段,並且庫斯特對炮兵下達了死命令:人死了可以,但要把火炮給我保住。
而4個步兵營均被放在了炮兵陣地以南50米,在危機時,這便於他們迅速投入戰鬥。在平時,這便於他們安全而快速的蒐集渡河的一切資源。
在庫斯特將編制調整完後,他們便靜靜等著俄國人到來,並隨時準備殲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