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倒想看看,你這副沒幾兩細皮嫩肉的小身板,有何唬人之處?”
赤腳少年上身的衣服十分寬鬆,是粗劣的麻布,由於身上的扣子沒有扣好,隨手一扯,上身的衣服便十分輕鬆地脫了下來。
他這衣服不脫不要緊,一脫竟露出一身漆黑花繡。
我好奇望去,赤腳少年上身的紋身,竟然是龍!
我嘴裡默數了一下,總計有九條!
當我認為少年身上的漆黑紋身是龍時,他身體中的九條紋身竟動了起來,好似一道靈動的水蛇,在赤腳少年的上身扭動。
不但是我,兩名尾隨我的壯漢也頓時一臉驚愕。
其中一名壯漢臉上橫肉顫抖,愕然道:“九龍纏身......你......你是渭國質子,陸堯!”
所謂渭國質子,這件事就得追溯到王朝跌宕的一段往事。
此事在太史文獻中有詳述,這件事大周子民人盡皆知。
【大周永盛十三年春。
北境朝臣柳伯當攜牛羊來歲,獻《江山美人圖》於周哀王,締結稱臣修睦之盟約,求得北境雪原八百里牧場。
《江山美人圖》繪製了九州各地女子風貌,是當今天下奇書,以人精血可喚醒書中美人,超脫三界於外,不在五行之中!
周哀王大為歡喜,迷之,無以自拔,荒政廢寢,是以酒色竊身,體虧神頹,王霸之氣日衰。
然而書中美人雖具真人之體態,卻冰冷若山,即便美豔群芳,秀色可餐,姣容卻無絲毫悅色,活現不覺半分溫情,周哀王覺得美中不足,於是喚宮奴問之:“何以博美人一笑?”
宮奴曰:“奴嘗聞,人之情至誠,可感蒼天日月,人之愛至摯,萬物無不嗔淚,吾觀八百里烽火狼煙已廢百年有餘,先年太祖分封於八路諸侯曾約定,天子召,諸侯必至,不如點烽臺燃狼煙,召八方諸侯,以觀其心,放一鹿盡逐之,博美人一笑?”
周哀王大喜,覺之甚好,遂點烽火狼煙召諸侯於畿都城。
烽火燃,天下驚!
八路諸侯臨危鹹至畿都,整裝待戈,兵馬齊出,千里奔赴拱衛都城。
各路諸侯來到畿都,怎料天子無恙,點烽火而戲諸侯,只為博美人一笑,此舉實在荒謬,各路諸侯無不切齒而去,失望至極。
天子行為不端,秉性不純,時下朝野禮崩樂壞,又聽信讒言,放鹿任逐以窺朝臣之心,是為離亂人心之禍也。
時年秋,蠻夷十六部東侵,大周勢頹,再燃烽火召集諸侯,然而這一次再無諸侯應召前往。
畿都岌岌可危,天子烽火召無諸侯再信,只得命宮奴以鼎為信物請求諸侯馳援。
天下九州,鑄九鼎分立,象徵王權。
周哀王賜一鼎割一州以求援:凡退蠻夷之兵者,持此鼎世襲罔替越諸侯而稱王,乘九駕,著八莽錦袍,可為天下先,鼎立十八路諸侯之首!
此鼎一出,時年蕭牆禍起,涇、渭二侯爭霸,爭鼎於弱水,屯兵三十萬,為王權之鼎干戈相向,天下自此大亂。
天下亂,畿都遷,天下九鼎遺其一,天下九州損一隅,諸侯共逐奪鼎,民廢農荒,餓殍伏屍,隨處可見。
諸侯爭鼎混戰三年之久,涇國坑殺渭國十萬降卒,此戰以渭國慘敗而收場,亂世局面才稍加控制。
為求和休戰,渭國將漠北以南,弱水河以北六郡盡數割讓,遣太子丹赴涇國為質,自此開啟了長達二十年諸侯親睦期。】
眼前的赤腳少年何許人也?
他便是太子丹與涇國優伶媾和所生的孩子。
太子丹的唯一骨肉。
往遠了說,這赤腳少年陸堯身體裡流淌的還是大周武祖的血脈。
可惜太子丹在涇國為質二十年,因歸國無望鬱鬱寡歡多年,終於在某個酒後昏沉的夜晚自掛東南枝,了卻了在異國他鄉為質的悲催一生。
只留下眼前的赤腳少年,陸堯。
望著眼前已然沒了王子氣質的赤腳少年,我心中不由納悶:“按理說,這少年應該繼續在涇國為質,怎麼會出現在洛陽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