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力求保密,黃府上下幾乎只有黃崇德和大兒子黃文峰知曉東秦一事。
原本黃崇德以為僅僅是購置火炮一事,可再這麼一打聽之後,立馬就明白了,原來東秦曾經攻打過琉球。
而且最終朝廷,還同東秦人簽訂了個什麼條約,據說東秦人拿著這個條約,在大明商賈中大肆宣傳,搞得福建那邊幾乎人人皆知。
這些資訊讓黃崇德更加心驚,他以商人的直覺,嗅到了朝廷對東秦的忌憚和敵意,也看到了東秦對大明的輕視。
如此種種,都說明朝廷已經有意要對付東秦,現在可能是難以聚集大軍,可時機成熟後,怕是朝廷大軍就將打上東秦上。
他將自己的判斷告知了大兒子,讓他此行以辦好吩咐的事優先,儘量不要讓摻和其他的事。
十幾天後,黃家就弄來了四條大船,同劉石陽一道,出發前往東秦。
黃文峰對於父親這個決定,一直感到有些詫異,因為論商事,他不及其他兄弟的一半。
他打小就更加喜歡讀書,只可惜不是科舉經義,而是先秦諸子和唐詩漢賦。
這在明代的讀書人中,屬於絕對的傻缺行為,因為科舉不考!
此時心學還沒大興,明代主流的依舊是理學,由於思想本身限制性偏多,所以全都講究道德文章。
在科舉一事上,也是圍繞著四書五經展開,甚至有些科舉密卷,直接給出了各種範文,即便是沒有讀過其他書,也可以應付科舉。
所以明代的讀書人的見識,很可能遠不如唐宋時期,畢竟除了科舉要學的以外,其餘的他們都不學。
可黃文峰本身志不在科舉,少年時專好《滕王閣序》這樣的雄文,一度為了一篇《長門賦》而暗自垂傷了好幾天。
直至今日,他又愛上了各種話本,總之什麼有意思他就看什麼。
反正家中的錢多到花不完,市面上各類新奇話本,他每天只要起床,就有丫鬟放在床頭。
坐在船上,他翻閱著一本名叫《南北靈怪錄》的書,一邊看還一邊有書童替他捶腿。
劉石陽在一旁看著,眼神裡藏不住的鄙夷,他雖是家奴出身,可好歹是個有文化的家奴,豈會看這些俗本?
兩人一日無話,這讓劉石陽非常的不爽,覺得黃家這個大公子,就是個極為不靠譜之人。
其實這恰恰是黃崇德的想法,大兒子性子稍內斂一下,去辦這件事情最好,反正其對事認真,對人就不一定了。
兩天後,晴空萬里,海波澄清,黃文峰來到了甲板上,躺在躺椅上繼續看著話本。
劉石陽忍耐不住,終於問道:“黃少爺,此事你父親應當有所叮囑吧?”
黃文峰嗯了一聲,翻了一頁說:“劉管事放心,劉大人吩咐的事,我們一定好生辦!”
“那……那咱們這也是初次去東秦,想來定會有不便之處,屆時還希望黃少爺,多多隨機應變,切不可莽撞行事!”
“嗯,我知道了!”黃文峰懶懶的回道。
劉石陽鬱悶了,這好歹是一條船上的人,怎麼事先通個氣都難。
不多時,船上的直庫走了過來,告訴幾人前邊就是打狗。
黃文峰伸了伸懶腰,下船望了一眼,只覺得此處港灣倒是極為秀美。
“經打狗北上,最快一日就可抵達鹽港!”劉石陽說了句。
“打狗港上的是秦人嗎?”黃文峰問道。
劉石陽這才發現,這處港灣裡,似乎已經有了船隻,岸邊也有一些建築。
“大概是的吧!不過鹽港絕對不是在這裡!”
黃文峰嘆了口氣,懶懶的又回到躺椅上,開始看起了話本。
不一會兒,一艘奇怪的船隻突然出現在了海平線。
大概一刻鐘後,這艘船隻就差不多要追上他們,這船船高帆急,看上去比四百料的船要高上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