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道真帶來了一折衝府的兵力。
蘇大為本身有三千人,戰後折兩百,傷四百。其中大部份是輕傷。
唐軍大多有鐵甲,只有步卒是少量皮甲,損傷也主要在步卒中。
兩兵合在一處,現在可用之兵是,精銳三千七百人。
另外還要加兩千多的輜重兵,那便是五千七百人。
新徵召了吐谷渾人,有一萬人。
現在蘇大為手裡,共有兵馬一萬五千七百。
這個數字,已頗為可觀。
當然,吐谷渾人還沒經過整訓,其作戰能力,以及忠心還存疑。
打打順風仗可以,要是打硬仗,還得靠唐軍自身。
“我們此次出大非川,其實有三種作戰目地,第一是調動吐蕃的兵馬,令他們在河西的防線出現漏動;第二是將吐蕃趕來追擊我軍的兵馬,一一吃掉。
這算是圍魏救趙的法子。
最後一步,也是最大的願景,便是能直插吐蕃腹心。
將他們的後方攪亂,消滅他們的戰爭潛力。
最好的結果,是將他們都城邏些打破。
這便是陛下封邢國公為邏些道大總管,封我為前總管的意義所在。”
蘇大為吸了口氣,繼續道:“無論實現哪個目標,在我們與吐蕃的爭鋒中,都是有意義的,如果能多實現一些,那就更好。”
說到這裡,蘇大為抬頭掃視眾人:“這一仗,在目前這個階段,與我們當年徵西突厥有些類似,我們需要時間,將吐蕃人派來的追兵一股一股吃掉,同時不斷搜捕草原上的吐谷渾人,將他們徵為我們大唐的僕從軍。”
“總管,如果有人不願呢?”
一名都尉忍不住出聲問。
“不願?”
薛仁貴在一旁,冷笑一聲:“慈不掌兵,何須多問。”
都尉閉嘴了。
這不是在國內的治安戰,而是對外的征戰。
蘇大為拾起一根方才喝肉湯用的勺子,用勺柄敲了敲陶碗。
這個動作和聲音,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他身上。
“我提醒各位,薛將軍所說是對的,吐蕃現在不是我們大唐的蕃屬,他們吞併了吐谷渾,拒絕了天可汗的調停,並且殺了吐谷渾王,這是公然對唐法的挑釁。
對我大唐朝貢體系的破壞。
對這種國,我們只能視為敵國。
哪怕是吐谷渾,有附賊從逆者,只能以戰法臨之。”
蘇大為的聲音轉冷:“不可有任何仁慈,仁慈,那是在我們取勝之後,掌握了絕對的優勢,才可以展現出的一面。太早的仁慈,只會被敵人當做示弱,誤以為我們大唐柔弱。”
“絕不!”
帳中包括阿史那道真在內的數名將領一齊叫出來:“我大唐煌煌如日,天下之中,吐蕃人,吐谷渾人,他們都要臣服在我大唐腳下。”
說得理所當然,正氣凜然。
甚至阿史那道真喊得比其他唐人更用力。
“是這個道理。”
蘇大為點點頭,目光炯炯的落在一名都尉身上:“至於你方才所說的,那處洞穴,我會派專人去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