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眾將沒料到他會有這一出。
之前劉仁軌遇險,他沒急。
現在劉仁軌脫困,他卻擺出一副要命樓船出戰的架勢。
蘇大為彷彿看出所有人的想法。
“劉仁軌所部一百七十餘艘大小戰船,與數倍之敵能打到現在這個樣子,已經難能可貴。
一鼓作氣,再而衰。
下面,該我們樓船出擊了。
給劉仁軌分攤一點壓力。”
安文生等人立時恍然。
戰船上各部都有自己的職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傳令兵打出旗號。
戰鼓和號角聲為之一變。
護在蘇大為樓船左右的六艘樓船,隨著船漿划動,徐徐前出。
樓船上,各戰兵在做最後的作戰準備。
方才雖然也有倭人的戰船靠上來,但因為樓船太過高大,那些接舷戰的倭船,都被拍杆擊碎,或者被燃燒沉沒。
居高臨下,便有地利優勢。
倭人小船想要仰攻,委實太過吃力。
唯一的機會,或許只有火攻。
但如果不能壓制住唐軍樓船上的火箭和攻勢,便難以真正靠近唐軍樓船。
而且樓船在吃水線附近都以溼泥塗抹過,有一定的防火效果。
輕易無法燒著。
倭軍只能憑著巨大的數量優勢,以悍不畏死的自殺式攻擊,用燃燒的火船,接連不斷的衝擊唐軍樓船,才有成功的可能。
不過之前的戰鬥,大部份壓力都被劉仁軌的戰船群給承擔了。
樓船幾乎沒受到太大的威脅。
直到現在,蘇大為終於做出決定。
樓船不在後方等待,而是主動出擊。
阻止敵方的銳氣,儘量殺傷倭人,這一目標,劉仁軌已經出色的完成了。
而要徹底將港內的倭人消滅,則必須靠樓船與之配合。
蘇大為的戰船上,令旗揮動。
從劉仁軌的座船上,同時打出旗語相應。
雙方的戰鼓,也透過變幻著節奏,互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