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為忍不住去想,是否倭人發現信沒有交到商鋪特定的人手中,回頭追索,發現此事。
所以對蛇頭展開報復。
那名扒手也意外失蹤,便是明證。
長安雖大,但想要一個人無聲無息的消失,也並非那麼容易。
進出城,都是要有類似後世身份證的憑證的。
沒有此人出城記錄,又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詭異。
如果是倭人報復,先將扒手殺了隨手處理了屍體,再將蛇頭殺了報復,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過這裡還有個疑問,如果真是這樣,為何他們要藏起扒手的屍體,卻留下蛇頭的?
這裡一時想不通。
蘇大為用毛筆打上一個問號。
另外還有一件疑問。
蘇大為現在還不能斷定,倭人是否知道倭正營的存在。
此次是針對倭正營查獲他們的信件,所以展開報復。
還是並不知道倭正營存在,只是針對那扒手和蛇頭?
這件事,暫時也無答案。
不同的答案,能幫助蘇大為判斷倭人的想法,從而推出整個案情的走向。
可惜,當前也只能暫時打上一個問號。
若要破獲此案,當前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弄明白,這封信如果送到商鋪中,會交到誰的手上。
總不能就是給商鋪裡的掌櫃的吧?
那樣毫無意義。
以蘇大為的“有罪論”來看,倭人一定有其間諜的目地。
假設這封信有問題,那麼會透過掌櫃,交到另一人手中。
要不……
自己要不要偽造一封信來釣魚?
這倒是個思路。
不過,得先確定東瀛會館那邊的反應,他們知不知道倭正營存在,知不知道倭正營正在查這件案子。
這個問題很關鍵。
只有弄清楚這個,才能放手施為。
否則人家要是早就知道了,蘇大為這番“釣魚”只怕不但不能成功,反倒被人家當做傻子,被反釣魚就不好了。
另外,假設東瀛會館不知道倭正營在查,他們丟失了信件,會如何反應?
從已經報復蛇頭來看。
正常邏輯下,他們應該已經重新聯絡鯨油燈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