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
比起大唐諸將,身為名將的蘇大為,比任何其他將領,都更注重士卒,更重視人命。
旁人只道蘇大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這麼多年一直保持不敗戰績。
但沒人知道,在蘇大為看來,自己的戰功,是無數將士用熱血換來的。
每次戰役,蘇大為固然指揮若定。
固然做好了情報偵察,做了充分的預案,審時度勢,戰略得當,戰術合理。
可若不是麾下將士們信任。
去為蘇大為的命令賣命。
哪有那般容易的勝利?
縱然是不敗的蘇大為,哪一場戰鬥,不是靠下面麾下士卒拚死殺敵換來的?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名將掌控大局,做出方略。
將士們按蘇大為的意志,去奮力撕殺。
在蘇大為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共生關係。
但在其他唐將看呢?
站在這個時代,有時人命只是個數字。
底層百姓皆如螻蟻。
對於士卒的犧牲,或許唐軍大將會遺憾,會惋惜。
但絕不會有任何一員將領,有蘇大為那般,對士卒生命逝去那樣痛惜。
這是一個後世人的靈魂,看待生命的態度。
大非川之敗的薛仁貴。
雪夜奔襲的蘇定方。
戰高句麗的李積。
哪怕是駐守西域的裴行儉。
都有一顆名將之心。
所謂名將之心,那就是把情感從戰場抽離,從不以兵卒士伍的死傷,去動搖心境。
慈不掌兵。
心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為上將軍。
蘇大為與這些名將不同之處在於。
他雖然也知道這些道理。
但在心底深處,始終留有一份慈悲。
今日一同並肩作戰,我們便是兄弟。
對敵人,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嚴酷。
對兄弟,當禍福與共。
你們為我征戰,是對我的信任。
我也要對得起你們這份信任。
所以在歷次出征回長安後,蘇大為面對李治,談的第一件事,便是士卒的待遇,戰功的兌現,戰死者的撫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