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徹再三說道。
“當今天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四維不振,聖皇統一神州,南驅百越之地,北擊胡人,西逐秦國這本是萬世未有之功,只是這天下不單單是土地,還有思想。”
“而今天下,五大顯學橫空,又有諸子百家爭鳴不已,看似繁華,實則就是亡國之因。”
陳勝開始慢慢敘說起來。
“陳涉,你能不能別說這些廢話,四維之說雖然有些新意,但是具體問題不過老生常談的事。你話語之中的重點恐怕就是思想吧,何必遮遮掩掩,今日大殿之中的對話,除了史官和你我,最多隻入聖皇和太子之耳。”
田徹終於有些忍不住。
陳勝笑笑:“太孫別急,這就到重點了。”
“天下統一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文化的問題,而這其中其實就是三個地方的文化問題。”
“太孫請聽我細細分析。”
田徹強壓心中的怒意道:“你說。”
“南方、西方有王者氣,數年之內必有王者出。這就是因為文化問題,大齊雖然混一天下,但是還沒有從文化上混一天下。”
“西方的秦國,他們文化已經被法家徹底的融合。”
“荀子曾經去秦國,一路過去,一路稱讚,稱其百姓質樸,服從官府,古之民也,小吏是,古之吏,官員是固執士大夫。”
“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治也。”
“秦國因為被山東之國排斥啊,諸子百家的思想,只有法家思想在這裡大盛,商君變法至今百年猶豫,整個秦國就是法家的理想國度,他與齊國的融合不是當年那一場殺戮就可以輕易的融合的,秦人之民骨子裡的勇悍沒有滔天的殺戮與仇恨是不可能輕易消除的。”
“而秦人百年的法治,對而今齊國的統治也顯得不適應,秦必反。”
“再說楚地,楚地更是危險,反齊勢力除了秦國就是楚地最強。”
“因為楚地的文化和我們的文化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
陳勝這次沒有虛言,開始認真說起秦地和楚地必反的原因。
“當年聖皇一統天下,就有臣子進言,楚地有王者之氣,民間也有望氣師,言東南有帝王之氣。為此聖皇曾經兩巡楚地,置兵三十萬於此。”
“而具體說下來就是因為,楚地與中原地方本就是兩個文明。”
“三晉、齊、秦說到底都是黃河衍生出來的文明,而楚地自古就有吳楚文化一脈相承,與中原多有不同。”
“楚人曾言,吾蠻夷也。”
“北方有三墳五典,楚有八索九丘。北有儒墨之學,楚有道家之學。北有詩三百,楚有離騷、楚辭。”
“楚地的文化向來就是和中原的不是一起的。”
田徹聽著陳勝的話,一直沒有說話,此時卻打斷了他。
“將你今天的重點拿出來吧,孤看你一直在顧左右而言他,想來有什麼話不好說,既然說的不盡興,那就直接拿出你的解決方案吧。孤看看你陳勝到底值得我花費多大的代價。”
“能讓你被儒家打殺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孤想知道,聖皇也想知道。”
史官的筆抖了一下,心中一動,神情一正:“正戲來了。”
史官也看出來之前陳勝在等待時間。
他看看天色,此時外面已經徹底黑了,具體有什麼原因,他也沒有細想。
“臣其實之前的話,就是一個意思,大齊需要一個能夠讓天下統一併用的思想,而諸子百家思想多有偏頗,不如結合其中的優點,再建立一個學派,統一諸子的思想,讓天下顯學都歸一門。”
“這就得有一個讓諸子百家共同認可的前提。”
“有了這樣的前提,才能進行這樣的做法。”
“而臣這裡就有一個可以讓諸子百家都認可的思想。”
陳勝想來想去,終於說了。
“什麼思想,直接說吧。”
田徹正色道。
“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