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忽然明白這九條道代表著什麼,這是九部兵家典籍之中的道。
陳勝之前的九部兵家典籍分別是。
《孫子兵法》、《匡子兵法》、《吳起兵法》、《司馬法》、《三韜》、《樂毅兵法》、《白起兵法》、《尉繚子》、《孫臏兵法》。
他的九條大道,對應就是九大兵法中的九種特性。
兵法與道的結合。
陳勝元胎背後的九種道,此刻結合起來,陳勝立刻就有了九種兵法的特性。
雖然沒有時間細細感悟,但是陳勝卻知道,他此時還是無法發揮出拳意全部的力量。
他還沒有真正能夠將這些兵法融會貫通。
他的逆轉乾坤的拳意雖然有了框架和力量,以及道,但是卻缺了最後的一步。
趙括的話確實有些道理。
拳意,沒有拳,光有意,又有何用?
在這一瞬間,陳勝就思考起自己的拳到底是什麼?
拳是什麼?
拳法嗎?陳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拳法。
但是陳勝隨即就否決了。
若是拳法就是拳,那麼多修煉上等拳法的武者沒有領悟拳意。
那又是什麼?
陳勝的目光在眾人的身體上掃過。
在場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想。
他們雖然遭遇了不能忍受的屈辱,依然不改壯志。
他們還有夢,還有理想。
陳勝忽然明白拳勢什麼?
拳是夢想。
拳是志向。
拳是執念。
拳是一顆不甘的心。
心有不甘,那就是拳。
拳就是心中一股不平之氣。
拳就是勇氣。
一念及此,陳勝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拳是什麼。
我心中還有夢。
陳勝在這片刻想起了童年的畫面,想起了在陽城生活的畫面,想起了在學院之中的生活。
想起了推演之中的種種人生。
我所求的的只是一個念頭通達。
對,就是念頭通達。
什麼逆轉乾坤都只是他的意,念頭通達才是他的拳。
我的拳意就是。
乾坤之內,念頭通達。
當陳勝想通之後,腦海中一片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