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假做感激之色,再三謝過,自去喚了一眾降將來,將眾人的本事、功勞,一一說與童貫。
沒待他說兩句,童貫便揮手止住,冷眼掃過幾個降將,淡淡道:“我不耐煩聽許多。直同你等說兩句實在的,你這幾人心裡該知道,你本都是千刀殺的反賊,犯下了該死的罪,如今幸得官家慈悲,朝堂諸君寬容,這才肯給你們活命機會,這等機會來之不易,你等務必好生報效,以後上陣用心廝殺,多立功勞,久來自有汝等結果,且去吧。”
他往外一揮手,便似驅奴趕狗一般,杜壆幾個臉上都浮現出怒意,好在童貫根本不看他們在眼,並未覺察。
曹操咳嗽一聲,以目視之,幾人見了,忍氣吞色而去。
杜壆、袁朗、滕戣、滕戡、柳元、聞人世崇、胡敬、胡顯,一共八個降將,一路沉著臉,回到杜壆的賬中,袁朗低聲咆哮道:“若不看武大郎面,一撾砸殺那閹奴。”
杜壆獰笑道:“武兄跟官兵也非一心,早晚有一日,要報今日之辱。”
餘下幾個也是指天喝地,痛恨不休,這時孫安急急趕來,勸住眾人,又安慰道:“這等話放在心裡便好,以免隔牆有耳。武家哥哥,自不會讓兄弟們失望,安心等待便是。”
中軍帳中,童貫撒了一通下馬威,傳王稟、劉延慶入帳,曹操不見馬萬里、周信兩個兵馬都監,好奇動問,王稟嘆道:“這樁事情,說來話長……”
原來此前,段五領軍五萬來打西京,聽從參軍奚勝之計,秘遣千餘勇士,分批潛入西京,大軍抵達時,內應殺出,一舉奪了城門,西京遂下。
打下西京後,段五一邊大肆掠奪,一邊派龔端、龔正、謝寧諸將,領兵三萬,去打鄭州、汴京。
鄭州兵馬都監陳翥帶兵一萬隨同童貫征伐,鄭州自然空虛,被謝寧趁夜偷襲,一鼓而下,直接殺向開封,這一下好懸沒把皇帝嚇死,大哭幾場,又要遷都相避,鬧得滿朝惶惶。
關鍵時刻,一個七品官兒挺身而出,力陳不可,此人乃是兵部員外郎李綱,其父李夔(音魁),官居太常少卿、京西南路安撫使,曾隨呂惠卿抵禦西夏來犯有功,通曉軍事,李綱深受其父薰陶,亦知兵法,當朝恐嚇皇帝曰:遷都則天下震,四海皆反,守城則天下寧,只待童帥回援,自可大定。
汴京城牆高厚,糧米豐積,賊兵攻之不克,童貫回師,城下一戰,老將劉延慶刀劈龔端,大將王稟力斬龔正,賊軍大破,謝寧引殘軍遁回西京。
童貫進城,捱了皇帝一通大罵,當街剮了段二等人,又讓他去復西京。
段五這時亦得知王慶兵敗身死,大哭一場,寫信給田虎,求他收納。
童貫領兵殺到西京,王稟城下挑戰,連斬賊軍數員戰將,段五大懼,閉城不出。
官兵自以為勝券在握,耀武揚威,連日攻打,卻不料田虎已派人和段五約定了夾擊之策,就在這一日,天尚未亮,西京賊兵傾巢而出,童貫不驚反喜,便整頓兵馬殺去。
亂軍之中,“毒焰鬼王”殺出,一口火燒死馬萬里,前軍頓時潰亂,劉延慶部上前廝殺,鈕文忠卻忽然帶著晉中賊兵大舉殺出,殿後的周信敵不過鈕文忠,死在他三尖兩刃刀下,童貫腹背受敵,頓時大潰,要不是曹操恰好來接應上,只怕這一陣能敗回汴京。
聽王稟說完始末,曹操有些擔心道:“我等兵馬,征討王慶雖勝,卻也連戰了數月,已成疲軍。打西京倒是無妨,要再戰田虎,怕是需要恩相再調他處生力軍來,方有勝算。”
童貫聽了,面現自得之色,淡淡笑道:“武將軍雖然英勇,到底年輕。誰說我等要打田虎?滅了他渡河部眾,讓他曉得朝廷的厲害便已足夠,剩下之事,不過一紙書信,一名使者,將之招安,豈不是兩全其美?”
曹操倒沒料到童貫打著招安的主意,暗自失笑:人家田虎自封為王,其志非小,這招安的條件,怕也未必好開吧?再說他又不是我家公明賢弟,未必便看重老趙家的功名。
當然這些話只在肚裡尋思,面上卻是露出歎服之色:“恩相果然高明。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童貫頓時大笑。
有分教:劫破西京淮段五,奔襲南下晉田虎。老曹不問招安事,滅盡寇賊當奮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