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招式都不由亂了,盧俊義趁機一槍,沒入蘇吉心窩,將他挑起一甩,擋住兩口劈來的大刀,那杆長槍乍出乍收,楊端、郭信喉頭噴血,倒撞下馬背,剩下一個張翔肝膽欲裂,正待要逃,盧俊義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槍出如龍,深深扎入他後心。
方瓊麾下三千兵馬,眼見正偏五員將佐被盧俊義砍瓜切菜般殺戮,都自骨髓裡發寒,待盧俊義殺光武將,引兵一攪,這些賊兵頓時土崩瓦解,一個個哭爹喊娘,四下逃命。
另一邊,杜壆引三百人,縱橫於亂軍之中,正廝殺間,忽見斜刺裡一面認旗高舉,上書“貔威將安”四字,頓時喜道:“這姓安的叫什麼貔威將,定然非同小可!且帶老杜殺過去,與他開個屁眼兒。”
原來他這四威將,猊、貔、彪、熊,前三個都是異獸。猊者,狻猊也,曹操手下鄧飛,綽號“火眼狻猊”,便是此物,諧音蒜泥。此物來頭不小,乃是龍生九子之第五子,形似獅子——其實就是獅子。
《爾雅·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特意註解清楚:“即獅子也,出西域。”
這個貔則是貔貅,《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此獸為黃帝征戰有功,被賜封為天祿,即天賜福祿之意,專為帝王守護財寶,漢武帝將其封為“帝寶”。民間傳說其有嘴無肛,能吞萬物而不洩,可招財聚寶。
以杜壆三年打翻六教授的文化功底,對貔貅的理解自然源自野史傳說,因此心腸一熱,便欲幫貔威將開個眼兒。
貔威將安士榮,領著沈安、盧元、王吉、石敬四個偏將,正在大肆屠戮落單的宋軍,忽然聞得左近殺聲大起,扭頭看去,一匹黑馬上坐著一個虯髯黑麵大漢,身披烏鐵鎧甲,手持丈八蛇矛,吼聲如雷,直向自己殺來。
偏將石敬不知厲害,挺槍去戰,杜壆手起一矛,快如閃電,刺穿石敬咽喉。
安士榮大怒:“敗軍之將,也逞兇狂,竟敢殺我兄弟!”當下掄動手中蟠龍棍,來戰杜壆,杜壆一見他兵器,不敢大意,凝神應付。
他這樁兵器,非是古兵,乃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老趙當年武功赫赫,號稱“一條杆棒、兩個拳頭,打下四百座軍州都姓趙!”一身武藝自然非同小可。
所謂兩個拳頭,係指他所創下的太祖長拳,這路拳法威力無窮,昔年奇俠蕭峰以此拳法,鏖戰中原武林數百高手,無人能攖其鋒,可見奧妙。
至於一條杆棒,原本乃是條齊眉棍,是老趙年輕時在青霞山玄空寺學武時,行衍和尚所贈之物,此棍繫上等花梨木製成,質堅棍沉,在老趙手上,打翻不知多少好漢。
後來老趙在柴榮手下為將,與一個使刀的猛將酣戰,交鋒四十餘合,老趙奮力一棍,被對方以刀封擋,這條梨花齊眉棍頓時折斷。
老趙乃是苦出身,會過日子,捨不得這條好棍啊。
回來難受了好幾天,忽然一日見人用連枷打麥,靈機觸動,忙忙找來鐵匠,兩個銅箍,一串鐵環,將一長一短兩根木棍連在一起,長棍六尺,短棍三尺,加上一尺的鐵鏈,形成了一種全新兵刃,就以所練棍法為名,稱之為蟠龍棍。
行話有言:硬中軟最難防,軟中硬最要命,這蟠龍棍因加了這條鐵鏈,那真是硬中夾軟,軟中帶剛,與人相鬥,對方若不識這兵器妙用,難免要吃大虧。
不過杜壆乃是淮西一等一的好漢,弓馬嫻熟,自然知道這兵器厲害,出招頗為謹慎,一招一式,都只擋那蟠龍棍的短頭,不讓他發揮出那甩砸的妙用。
這真正是:猊貔兇狠彪熊驕,盧杜袁竺藝更高。主帥信書猶未到,將軍性命已先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