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彈區火光一閃,劫雷天降,煙塵向四周激射而出,空中瀰漫著塵土和一股焦糊味。
腳下的大地都跟著顫了三顫。
噼噼啪啪的土塊、石子和彈片向四周濺射,打得李裕藏身的土牆差點倒塌,撲簌簌的泥土糊了他一腦袋。
雷音嫋嫋,餘韻不絕。
眾人的耳朵失聰了很久才慢慢的恢復過來。
手槍聲已經像打雷了,可是跟這個手榴彈一比,那就看出差距了。
李裕也沒想到唐代的手榴彈威力會這麼大。
在場的人好半天才從土牆後探出頭來,臉色蒼白,手腳都在發顫。
如今他們算是徹徹底底的相信,德王李裕就是上天下來的武曲星君,擁有莫大的偉力,舉手投足間真的可以毀天滅地,這是親眼所見,沒假!
至於什麼手榴彈不手榴彈的,那還不是德王手裡的小玩具啊!沒有德王,能有這玩意兒嗎?!
十天之後,新軍兩營和侍衛隊開始了投彈訓練。
這種訓練就只能在野外了。
打好了土牆,一個夥一個夥的訓練,讓士兵們好好聽聽手榴彈的爆炸聲。
雖然投彈區與觀看區距離有上百米,可是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漫天揚起的塵土讓遠處計程車兵滿眼的血紅,就像是聽到號角的戰士,內心嗜血的衝動被激發了出來。
當然也有尿褲子的。
雖然手槍射擊已經訓練了一段時間,槍聲也聽習慣了,可是槍聲與爆炸聲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兩個營每人投實彈三次,以後投彈訓練就只投訓練彈了,不然真是消耗不起。
就這三次的實彈訓練,就消耗了三千多枚手榴彈。
好在李裕現在不缺木頭不缺鐵,連火藥都有大量的庫存,這才敢這麼幹。
由於現在火藥的威力相對較小,所以手榴彈的彈體做的就大了些,每顆重達一斤,到現在為止,手榴彈投的距離,最近的二十五米左右,最遠的也只有三十米。
實在是太沉。
李裕知道,現在的手榴彈如果人投,只能是這個距離,可這個距離很容易傷著自己,還得想辦法用工具。
於是他把目光盯在了弩機上。
這種弩機可不是手弩,可以隨身攜帶,這是城防使用大型弩機,投射的是弩槍。
一丈多長的弩槍可以投射到四五百米的距離。
改裝。
將投射弩槍改成投射手榴彈。
反正點火到爆炸也有六秒時間,足夠它在空中飛行的。
結果還真的喜人,手榴彈可以成功的發射出去。
可是,弩機最麻煩的不是發射,而是上弦。
需要好幾個人一起才能把弓弦上好,由於力量太大,發射時還要用木槌砸開機括。
李裕需要的是野戰武器,不是城防使用,所以,弩機還得改裝。
增加幾個滑輪,減輕上弦的困難,這是最重要的。
至於發射要砸,砸就砸吧,也不是多大的事。
馬車再改裝一下。
如今的馬車都是兩輪馬車,車廂不是平的,前高後低。直接改成歐式四輪馬車,這樣就穩當了,把大弩機安裝在馬車上,不就能走了嗎?!
這會兒的能工巧匠就是利害,在李裕連說帶比劃的指導下,馬車很快就做出了一輛。
前輪和車板是活動連線,可以轉向,後輪與車板是固定連線。弩機就安裝在車板上。
弩機的底座與弩機之間也是活動連線,可以三百六十度的轉動。四周的車廂板有半人高,車廂板內有木箱子,這是放置手榴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