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個半輩子精研出一本書,你好意思說自己是國學大師?
大師在這個時代已經不見蹤影,退而求其次說學者,那麼全國還是有百八十個的。
幾所文科類大學一分,剩下的也就沒誰了。
總體來說,帶一個國字的,就算是厲害到不要不要的門類了,然而真的鑽研進去當做事業的,可沒幾個。
不信在紙上寫上苦荼二字,拿去問各路語文老師,保準有一半的人管它讀作苦茶。
想到中文系,景苦到是想起了:“我最近正發愁,那幾本經典中,有兩本沒人教真心看不懂,網路上的釋義怎麼看怎麼錯的厲害。”
“你想進修?還是乾脆考研?”
“不知道啊,先見見你的師兄,然後再做決定吧。”
專家署名的網路釋義真的不見得準確,比如詩經·豳風·東山中有一句,‘有敦瓜苦,烝在栗薪’,網路釋義是,有一個瓜放在柴火堆上。
拜託,這是著名的詩經中著名的一首詩的核心語句,就TM是這個意思?
直到有一天,景苦看了《軍師聯盟》,才恍然大悟,原來所謂有敦瓜苦,是說當年結婚時,一個葫蘆劈做兩半互相飲酒(類似現在的交杯酒)還歷歷在目,現在卻閒置了下來,已經和柴火為伍了。
衍生的意思是作者內疚冷落了妻子。
神特麼有一個瓜放在柴火堆上……
如果沒有一個懂行的師傅來教,誰知道最後會讀出什麼玩意兒來。
搞完兩個要簽名的地方後,中介又排隊拿了號,下午繼續排隊。
中午就在房管局群眾撐起的一條飲食街上隨便吃了點什麼,又開始苦逼的排隊。
人都吃飯去了,還是得排,不然得排更久,說不定一天辦不完。
下午三點多,終於眼看要搞定所有事情了,景苦看著疲憊的甘如薺:“要不給你師兄打個電話,約晚上吃飯聊聊?”
甘如薺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對方爽朗:“哈哈,小師妹,終於又接到你的電話了。”
“王師兄,我在蓉城。”
“啊?沒聽到老師說啊?”
甘如薺無奈:“我是來工作的,我有一個……朋友想約你吃飯。”憋了半天,最終甘如薺說出了朋友兩個字。
景苦很滿意的點了點頭,這相處一個多月,大家都是過命的交情了,還不能是朋友?
“什麼啊,小師妹你來蓉城我就該請你吃飯的,不過你得朋友……我又不認識,請我吃飯幹嘛。”學者嘛,大多有性格。
“你可別後悔。”
“我有什麼好後悔的,你知道我這個人不喜歡應酬。”
“嗯,我朋友五方磐石對於請不到你吃飯表示深切哀悼。”五方磐石几個字加重了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