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後一個王朝把它當軍事教科書,居然還贏得了天下。
1925年,米國有個人腦洞大開,寫了一本東倭偷襲珍珠港的小說,最後山本五十六真的照著去做了,居然真的成功了。
現在國內搞學術教育是怎麼一種情況呢?
翻譯一篇外國的學術期刊就能算學術成果,重做一遍外國已有的實驗就能上學術期刊。
三藏已經想好他的《貨幣的故事》怎麼去運作了,先自費印個幾百本,然後拿去到處送人。
然後再給報紙送點錢,就當廣告費了,在上面鼓吹該書大受歡迎,引起強烈反響什麼的。
相信報紙的節操還不如相信豬都能上樹。
然後就可以出口轉內銷了,拿回國內就可以去印刷發表了。
反正結論是正確的,至於推理過程怎麼樣,怎麼錯誤百出,三藏也就不管了。
事情的最後結果還真的出人意料,港城的老百姓就喜歡相信這些陰謀論,最後還真賣出去了2000多本,最後還一算還沒怎麼虧錢。
各路專家學者一看,表現的機會來了,各路神仙都是大肆批判,噴得三藏狗血淋頭。
嗯!三藏還小火了一把,不過是惡名。
最後把這本書和報紙放在買好的教材裡一起寄回學校,至於效果如何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只要能夠破壞掉年輕一代對米國的美好印象,哪怕能夠多爭取一個人回來,那就是勝利。
《貨幣的故事》在國內發表後還真的大受歡迎,特別受到大學生的追捧,這時的大學生太渴望瞭解世界,又以天下為己任。
書中都是各種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詞彙,各種陰謀論,描寫的還都是各個強國縱橫捭闔的故事,還沒有閱讀障礙,然後很多人對米國產生了濃濃的厭惡感。
這本書定價又便宜,結果就火了,一版再版。
“石油美元”的概念也深入人心。
一個偶然的機會,還大大的改變了稀土被賤賣的命運。
我國的稀土儲量世界第一,佔全球的71.1%,“中東有石油,我國有稀土”,根據“石油美元”理論,完全可以做霸盤生意啊!
然後全面管控稀土資源,以最小的出口獲得最大的利潤。
過幾年後還會有人把各種人物傳記當管理教科書來指導企業生產經營,居然還大獲成功。
三藏知道了《貨幣的故事》大賣後啼笑皆非,想了想又淡定的很,完全可以接受。
他現在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怎麼搞點事業上去了,不能總躺在功勞薄上吃老本。
現在當“房叔”還不是時候,過兩年港城的房價才會跌到谷底。
國內現在對私人經營抓得很嚴,“七上八下”政策(僱工不超過八個)要明年才出臺,搞一個大點的飯店都不允許。
看樣子只能在港城做點文章,好像又轉回來了。
三藏又不懂各種高科技,現在港城的各行各業已經非常成熟了,真要硬插進去,估計很快會被教做人。
好像只能做天使投資人了,去投資別人了。
現在港城還有一個名片,“東方好萊塢”啊!
現在正是港城電影走向繁榮的時候,以前跑龍套的時候還結交過幾個“龍套帝”朋友,還真的有一條有用的資訊。
想了想,三藏就有主意了,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