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北。
特製版tep越野車,駛離機場路,進入澱海區。
徐飛一邊觀察沿途街景,一邊翻看聯箱的資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任何國家都不會忽視‘科技’,己方陣營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規劃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人才特區、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也就是現在的中關村。
並將其設定在擁有京大、青花、農大、科技大、民族大、京交大、等名校,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澱海區。
然而,地皮劃出來,樓房建起來,諾大園區總要有產業,或者企業入駐。
但受背景影響,民間資本壓根不具備搞科研的能力。
所以,認真研究中關村產業構成,你會發現除了41所高校所屬產業,剩下的三百多個研究所、實驗室、高新企業等等,全是科學院和工程院投資。
即便留學生創業園,也是國企控股,或者某機構的子單位。
而有了企業,自然要搞新技術。
問題是,科技分為三個領域。
一個是軍用,一個是工業,一個是消費。
差不多相當於大澤工業聯合體的軍工、東廠、西廠。
在當時,己方要人才沒人才,要技術沒技術,要裝置沒裝置,要外匯沒外匯,不可能三個領域全都搞。
因此,上級決定以軍工為主,工業為輔,消費次之的路線,發展科技。
大概意思是:科學院和工程院主要搞軍工航天,其次推動工業程序,如果哪天搞出一項技術,認為可以拿去民用,便抽調幾個人,出去組建公司,想辦法賺點外匯回來,幫助軍工航天事業的發展。
畢竟國防才是重點。
在這種背景下,一位姓倪的技術員,組織人員研發了一塊名叫‘聯想式漢卡’的微機系統,可以幫助華夏人在使用微機的時候,提高漢字輸入速度。
科學院見此,認為可以賺錢,便安排一名姓柳的人事幹部,帶領十幾名相關研究員,出去組建了一所全民所有制企業,取名‘東方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經營‘聯想式漢卡’。
半年後,倪姓研究員擔任該公司的總工,並將‘聯想式漢卡’的全部技術帶了過來。
科學院的目的,肯定是賺錢,甚至賺外匯。
於是,柳人事又拿著科學院的30萬港幣,跑香江註冊了公司,用於外貿,並負責從海外採購計算機配件,給各個機關安裝電腦。
有公務系統的採購專案,該公司成長速度肯定快。
並且在當時,民間沒有采購計算機的許可權,絕大多數企業,只能透過這家公司進口計算機。
壟斷級的買賣,越做越大,錢也越賺越多。
到了89年,該公司從‘聯想式漢卡’中,提取‘聯想’倆字,更名為‘聯箱集團’,倪姓研究員擔任董事長和總工,柳姓人事擔任總經理和香江聯箱的負責人。
90年,聯箱集團經過初期的資本積累,已經成為東方最大的計算機組裝公司。
上級領導眼看時機成熟,便授予聯箱集團pc生產許可證,期望搞出屬於東方的計算機。
但上級領導顯然沒搞懂己方陣營在消費電子領域有多落後,更不知道看似全國第一的計算機公司,除了即將被淘汰的‘聯想式漢卡’,連屬於自身的技術都沒有。
在這種背景下。
被評選為首批工程院院士的倪姓研究員,堅持走‘技工貿’的路線,也就是先搞技術,再加工生產,然後進行內銷或外貿。
以柳人事為首的銷售人員,則堅持走‘貿工技’路線,也就是買來零部件,以代理、代工的方式,研發出新產品,賺錢賺外匯。
一項新技術的誕生,肯定不是一朝一夕,或許三五年,或許五到十年,才能出成績。
而做銷售,只要賣出去,就可以換來外匯,也就有了成績。
並且,就像徐飛前段時間觀看的03年資料片,一個海歸拿摩托羅拉的晶片,打磨掉品牌名稱,就能冒充自主研發,還騙取了30億紅鈔的研究經費,由此可見上級領導在消費電子領域,真的什麼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