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你敢想。」
「猶如癌症,如果人類可以控制癌細胞,我們早就憑藉自身飛出宇宙……當然,如果真是那樣,我們需要攝取更多能量,長久下去,也不是什麼好事。」
徐飛說完,換個話題,「喜馬拉雅一期專案是能源供應,但傳統能源無法幫助我們度過洪水和冰封,開採氦3依舊是原計劃中的最重要環節。」
朱老爺子點點頭,「徳北的登月專案已經成功,什麼時候可以把氦3運回來?」
「出了點小問題,智慧機器人失去控制,類似跑進以色國大鬧天宮的那個。」
「被微生物控制了?」
「不清楚,徳北計劃5月份再次登月,但那是徳北,我們這邊也要進行登月專案。」
「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回頭我會督促航天工業,加大這方面研究,爭取3月份實現載人航天,先進入太空再說。」
「老爺子,我剛剛也說了,科技在跳躍式前進,現在母星危在旦夕,我們有必要放棄一些傳統的做法,嘗試一些冒險卻又有效的實驗。」
「你有什麼打算?」
「之前我跟副董商量過,決定在喜馬拉雅投資「航空工業」,這個航空,偏向航天,有點另類。」
徐飛來到小黑板前,拿粉筆畫出母星,「前段時間,由我主導的鐵皮實驗室,藉助新型材料,研究出一種全新的軌道技術。」
「該技術與「增程式軌道車」類似,又有點像「光能軌道車」,也就是在母星50公里
,約5萬米高空,建造一座雷達,進而再向上延伸5萬米,接著建造一座雷達,繼續向上延伸5萬米……」
(基地核心和雷達模組的覆蓋範圍是50公里,只要在覆蓋範圍內,自家就可以使用基地科技。)
朱老爺子微微皺眉,「5萬米高空,既不是近地軌道,也無法讓基洛夫飛上去,我們如何建造雷達站?」
「用鋼鐵支撐,猶如打造一座梯子,但它是四根柱子形狀,然後把維和轟炸機改造成四方形,並將四個角分別固定在柱子上。
搞定這些,給維和轟炸機的腹部或尾部,安裝一個石墨X球,再在地表設計鐳射炮,利用「光能軌道技術」,讓維和轟炸機沿著四根柱子構成的軌道,飛向天空,等達到5萬米,換軌,再啟動5萬米高空的鐳射炮,繼續讓維和轟炸機向上飛。」
「你的意思是,用四根五萬米長的金屬柱子,支撐一座雷達站和鐳射炮?」
「應該是20根,因為近地軌道需要達到200公里,而我們每5公里就要切換一次軌道,大概等於:200公里/5公里,X4根,總計需要160根。
但從A軌道切換到B軌道,我們還可以再切換回A軌道,所以,其實兩個軌道,8根柱子就可以了。但為了結構穩定,設定20根比較穩妥,也可以留出一些軌道,作為備用。」
「有相關材料?」
「磷青銅系列足夠了,如果不放心,還可以加入石墨X。」
「到了外太空呢?」
「先打造空間站,北美和冰熊都有自己的空間站,我們不能沒有。等建好空間站,連線地表,月球那邊也按照這種結構,從月表延伸出軌道,再在月球外太空建造空間站。
然後兩個空間站對接,今後我們前往月球,每天都會出現視窗期,也就每天都可以發射「維和轟炸機」,甚至可以鋪設更多鐵柱子,增加更多軌道,用於運輸氦3」
「這將會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投資專案。」
「無礙,我有錢,只要上級願意貸款,咱今天就立項,具體股份佔比,咱可以按照技術、出資等因素,公平合理的分配。」
「這事我無法決定,你應該找副董。」
「好吧。」
徐飛拿出通訊器,撥打一串號碼,「歪?領導,我有個超級盈利的專案,您打算投嗎?」
「沒錢。」
「您可以分期貸款,我給您按日息萬三,不收手續費。」
「哦?什麼專案?」
「給珠峰裝電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