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舉全國之力,建造的齊柏林飛艇,遠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堪。
該飛艇長約279米,高30米,寬65米,內部以雙排的方式,安置116個填充了高純度氦氣的氣囊。
為了避免空中強制轉向產生的扭力,導致艇身折斷,三哥在飛艇的頭部下方,掛載了一架大馬力渦輪螺旋槳戰鬥機,充當空中‘萬向輪’。
其原理猶如摩托車的前輪,但帶有動力,在後輪不動的前提下,原地轉圈,即可完成轉向。
基洛夫則是猶如坦克,艇身右側的渦輪螺旋槳,推動飛艇向左;艇身左側的渦輪螺旋槳,開啟反推,令尾部向右;兩個力互相作用下,以飛艇中間為軸,令基洛夫完成原地轉向。
孰優孰劣,很難說。
但傳動結構不同,飛艇功能區佈局也就不一樣。
像基洛夫,為了確保飛艇在空中的均衡性,設計師將艙室集中在飛艇的肚子下方。
而三哥的齊柏林飛艇,由於頭部有一架渦輪螺旋槳戰鬥機,尾部就要設定一個等重的裝置,比如防空機炮。
然後把主動力艙/轟炸運輸艙,設定在中間。
因此,位於齊柏林飛艇頭部下方的三哥飛艇駕駛員,透過雷達觀察到三枚霍克導彈飛過來,先釋放誘餌彈,再發射反導導彈,眼看沒什麼作用,當即脫離飛艇,駕駛飛機直接跑了。
畢竟飛艇最貴的地方,是電氣化控制系統。
位於飛艇尾部的機炮手,正抱著機炮嗷嗷的狂射,暼到飛機跑路,想也不想,鑽進通風口,揹著降落傘跳下齊柏林。
留在飛艇中部運輸艙的自衛隊,找不到座椅彈射按鈕,齊刷刷湧向最近的艙門。
然後發現,電氣化按鈕失效。
而抬起機械扳手,再卸掉保險……
艙門卻推不動,也拉不開。
這時,導彈已經來臨。
轟轟轟!
三枚霍克十分精準的命中了齊柏林飛艇主動力艙。
緊接著,巨大無比的燃油庫殉爆……
與此同時。
躲過一劫的戰鬥型基洛夫,立刻對地面展開瘋狂報復。
雖然為了運輸三哥大兵,解除安裝了巨型燃油罐大小的溫壓彈,但基洛夫搭載的重型機炮,威力同樣恐怖。
可惜地面太黑,釋放霍克導彈的海部陸戰隊也早已撤離,基洛夫傾盡彈藥庫,始終沒能找到目標。
另一邊。
北美,五角樓。
32塊xled拼湊的巨大顯示器,正在反覆播放霍克導彈即將擊中戰鬥型基洛夫的畫面。
此次行動,海部陸戰隊總計釋放了3枚霍克,根據現場運算元據,全都鎖定了運輸型基洛夫。
但發射後,霍克導彈卻徑直飛向租賃給三哥的戰鬥型基洛夫。
而在最後6秒,三枚霍克又調轉方向,直奔三哥的齊柏林飛艇。
軍部武器專家分析道:“或許從一開始,霍克導彈系統就被徳北入侵,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此次行動,對方順其自然的劫持了控制器,然後當著我們的面,上演這麼一齣戲。”
雷蒙注視著螢幕,悶下一口雪茄,緩緩吐出,“當初我就建議,決不能讓徳北完成星鏈建設,現在對方補齊衛星,加上雷達通訊一體化工程……接下來,我們會很麻煩。”
之前,母星有兩個星鏈。
一個北美的gps,整體相當完善。
一個冰熊的格洛納斯,受毛熊解體影響,目前殘缺不全。
星鏈的作用,遠非定位、導航。
它還可以藉助覆蓋全球的衛星網路,在間碟衛星的幫助下,攔截、偽裝、篡改任何一個地區發出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