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上章遮蔽了,湊巧週六週末,刪不掉,也不知道怎麼申請解鎖,重新開章節擔心大夥額外訂閱。
最後改了改,第103章主要介紹徐飛研發小喇叭期間,黃泥崗的變化,以及一些倭島經銷商的想法,對後續情節基本沒什麼影響,可跳,也可等解鎖後再補充。
……………
1月21號,上午11點。
大澤動力。
十數輛懸掛黑色牌照的外商自帶車,陸陸續續停靠在新建成的禮堂大廳門口。
五十餘名懷揣小biubiu的工程師,兩人一組,護送陸陸續續走下車的倭島財閥,前往此次商業談判地點:8號會議室。
徐飛瞅著小地圖中,紅的發紫的敵對標記,感嘆敵人強大的同時,帶著大馬來到會議室的隔壁房間。
然後藉助監控系統,參考海豹突擊隊和波士頓警局依靠北美情報系統獲取的倭島財閥資訊,對來者身份進行分析。
倭島財閥的來意,大多是拿下倭島總經銷權。
如今機械三國這個品牌,差不多已經做起來。
月銷1200萬套,廠家出口額1億紅鈔,倭島銷售額至少3億紅鈔。
當然,自家賣1塊錢,倭島賣3塊錢,不代表自家少賺2塊錢。
像普通版機械趙雲,提貨50萬套,無馬,單價10紅鈔。
外貿商拿到貨,算上出口稅、運輸費,單件加價1~3紅鈔才能盈利。
倭島分銷商拿到貨,算上進口稅、運輸費、銷項稅,至少加價3~5紅鈔才能盈利。
倭島零售商拿到貨,算上成本均攤,依舊要加價3~5紅鈔。
最終售價,每套至少20紅鈔。
如果處於偏遠地區,還會出現二級分銷商、三級分銷商,最終零售價有可能達到30紅鈔。
並且,無論外貿商,還是分銷商、零售商,全是拿自己的錢進貨,銷售之前承擔一定風險,加價肯定會更高。
在此基礎上,以年為單位進行預算,加上配套的金屬展臺、金屬臺卡,廠家年出口額至少15億紅鈔,倭島年銷售額至少45億紅鈔,換算成倭幣675億。
99年,萬代總銷售額5000億倭幣,己方憑藉一款不涉及版權的新玩具,短短不到兩個月,就撬動了對方八分之一的銷售額,絕對堪稱逆天。
可以說,只要自家產量跟得上,明年足夠把萬代幹掉。
而倭島總經銷權。
由於經銷商和廠家屬於合作關係,廠家給出價格只是指導價,經銷商完全可以自己定價。
加上倭島市場龐大……
運營中心評估的‘經銷權’價值,每年至少10億紅鈔,貨款另算。
顯然,這比目前‘外貿商+分銷商+零售商’模式賺得多。
但徐飛心中的理想模式,是在倭島主要城市開設直營店。
一邊零售,一邊把貨分給當地的‘代理商’,後者交納代理費,後續吃返點或抽成。
如此,自家才能把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