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了化纖廠!”
“這不就完了。”
“……”
“以後一定要學會我這兩個絕招:反向思維,換位思考。”
“受教了,廠長。”
“去吧,搞定後,直接交給程光,讓他傳到東山府。”
徐飛關掉電腦,坐到爐子旁的搖椅中,認真琢磨琢磨這兩天發生的事,感覺沒什麼差錯,也夠曾大河忙活一陣子。
“廠長,黃總髮來了銷售總結,外貿商也做了統計報告,您看看麼。”小秘書拿著資料夾,來到身旁。
“嗯。”
隨著時間推移,機械三國迎來爆發期。
第一批:關羽、張飛、趙雲、呂布、貂蟬。
第二批:馬超、魏延、張遼、曹仁、黃月英。
第三批:諸葛亮、周瑜、孫策、呂蒙、太史慈。
第四批(在產):姜維、許褚、典韋、蔡文姬、小喬。
另有:魔神呂布、鳳凰大喬(在產)、魏武曹操(待產)。
20天時間,近500萬套機械英雄投入倭島市場,竟然沒能砸出個水泡。
而投入東山供銷社的少量貨物,50萬套,雖然引起轟動,卻沒能清倉。
根據外貿商委託分銷商幫忙獲取的資訊:
倭島購買者,多為8歲~45歲,平均購買數量5件~8件,戰馬10匹。
也就是說,500萬套機械三國,實際持有者不過100萬人。
根據供銷社統計資訊:
東山購買者,多為14~25歲,平均購買數量1件,戰馬0.1匹。
另外,剩餘庫存6萬套。
以老黃為首的銷售部,評價:海外賣的太便宜,國內賣的太貴。
運營中心建議是:海外漲價x10倍,國內降價x0.5
軍師團總結:海外x5倍價格,但需要做一個獨有的標記,令其成為‘出口專用’,亦可在擺上國內供銷社櫃檯。有了這個對比,國內無需再降價。
“海外售價過高,怎麼積壓樂高?國內再對比,買不起的依舊買不起。”
徐飛拿起碳素筆,刷刷幾下子,“駁回,再議!”
“還有,告訴三個部門,明早之前拿不出方案,集體送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