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碩道:“曹議金是平定沙州亂局的老英雄,現在年紀已經很大了,前幾年曾傳他臥病,不過我們和沙州隔著于闐,以前回紇與于闐關係又不好,所以訊息知道的不確切,也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不過聽說曹議金有好幾個兒子都已成人,沙州在曹議金手裡政局又頗為穩定,就算曹議金不在了,曹家在沙州的地位應該也難以撼動。”
慕容春華道:“沙州方面的情況,我們與其在這裡揣測,不如直接派人去問于闐的朋友,于闐和歸義軍既是親家,如今我們和于闐關係又正密,定能從他們那裡得到許多確切的訊息。眼下要做的,是先向我們的新大都護道賀。”
——————————————楊易當即代表駐於溫宿的三千兵將向張邁宣誓效忠,不久寧遠的賀信也到了,不過寧遠的賀書上在郭洛之上尚有劉岸的名字,並提到劉岸已經回到了庫巴。此外也比楊易的賀書多了一些內容,那是關於西面局勢的。
張邁拿了書信來找鄭渭和李臏,與他們商議。鄭渭接過書信,見上面提到了和薩曼、薩圖克以及阿爾斯蘭三方面的內容。
薩曼方面,庫巴與西鞬之間的榷場所進行的第一次交易順利進行,鄭渭讀到這裡以後說:“這樁買賣一做開來,以後薩曼這邊就不用擔心了。”
再看薩圖克方面,他卻已將兩個兒子送了來接受張邁的教導,同時還接受了張邁的封賜。與此同時,阿爾斯蘭已經對怛羅斯方面發動了攻勢,並且有過了兩次接戰,但卻都被薩圖克逼退了。薩圖克送來兒子的同時也向唐軍求援,郭洛在信中正向張邁請示該如何應對。
李臏問鄭渭道:“鄭伯渠,你以為如何?”
鄭渭心道:“張龍驤既然留了郭洛鎮守寧遠,西面之事他自然可以便宜處置,現在卻來問,那不是問計,而是問權。相比於楊易,郭洛的性子顯然謹慎得多。”微一沉吟,道:“我們如今的力量無法吞併怛羅斯,再說接下來我們的戰略需得先東而後西,若被西面的事情纏得太久,耽誤了我們東進的步伐,對我們將有不利。薩圖克與阿爾斯蘭之間,讓薩圖克處於下風卻又不被阿爾斯蘭消滅,對我們來說才是上策。只是不知薩圖克是否抵擋得住阿爾斯蘭。”
張邁道:“薩圖克是很堅韌的,按我推斷,只要不到兵盡糧絕,應當不會輕易滅亡。而且薩曼方面一定也不希望薩圖克所部被阿爾斯蘭吞併,所以對薩圖克應該也可能會暗中加以支援。”
李臏道:“若是如此,那就好辦了。咱們就派一個使者前往八剌沙袞,就說給兩家調停,出聲不出力。也算應付了薩圖克的敦請。”
鄭渭卻道:“依我看,這事不如就交給郭洛自己決斷如何?”
張邁看了鄭渭一眼,笑道:“好。”
李臏一怔,看看鄭渭,再看看張邁,也反應了過來。
張邁嘆道:“如今我們若自誇一點,也可號稱自己擁有千里之國了,可惜這千里之國卻只有寧遠、疏勒、莎車、溫宿等幾個綠洲,荒地多而良田少,地廣人稀,就算吞了寧遠、溫宿,招徠邊民,納入隱戶,境內人口也不足五十萬,算起來也不過是中原一個大縣,而且種族又雜,教化起來阻力太大。越往西這種情況就越嚴重。所以當日我們對西面進兵雖然越來越順,卻不得不止步於亦黑、庫巴、沖天砦,說到底還是人力財力支撐不起來。”
鄭渭道:“所以東進的事情才要加緊了,我們所亟需的人力與財力,只有東進才有可能獲得。”
張邁道:“如今隴右的形勢究竟如何,我西征這段期間你可打聽清楚了未?”
鄭渭道:“眼下我們東進的北路被隔斷,要打聽隴右的情況,唯有透過於闐。據于闐的人說,隴右如今是胡漢雜處,當年威震一時的歸義軍如今已大不如昔,卻還牢牢控制著沙、瓜二州,瓜州再過去的肅州、甘州,就落在回紇人手裡了,甘州再過去的涼州,聽說則在漢家邊將手中。涼州再過去的蘭州,聽說則是在吐蕃人與回紇人所分據。”
蘭州再過去,那就是雍秦大地了。
“不過,隴右道畢竟是我漢家經營千載之地,眼下就算是胡人控制的州縣,其百姓也多是漢人,甚至就是胡人漢化也很深。與蔥嶺以西不同,隴右的胡人其人種皆與我漢家相近,而且許多都懂得唐言。不止隴右如此,就算是龜茲、焉耆,聽說也是如此。”鄭渭道:“所以如果我們繼續東進的話,越往東走,唐風漢味就會越濃。我大唐詩篇:‘西出陽關無故人’,又道:‘春風不度玉門關’!唉,我可真想去看看,陽關以東的‘故人’、玉門關內的‘春風’,和疏勒這邊相比是不是真有那麼不同。”
張邁也想起了上一輩子的經歷,心想:“我雖是從東方來,但這個時代的中原大地,和我所認識的那片土地,應該是又一樣,又不一樣吧。”
鄭渭感嘆了一會後,繼續道:“也就是說,我們越是東進,漢人的勢力會越來越大,當日馬繼榮說要聯合我們安西以及於闐、沙州,三家聯袂派遣使者,這個提議讓我得到了啟發,但我卻又覺得這個提議有些消極了。我以為如果三家能夠聯手,大可搞得更轟轟烈烈些,乾脆就建立一個西域大唐聯盟!”
李臏臉上現出幾分訝色來,張邁卻撫掌讚道:“大唐西域聯盟?這個好!”李臏卻道:“如何聯法?”
鄭渭道:“如何聯法?自然是遙尊中原,號召西域所有的大唐子民都團結起來,擰成一股勁,一起將隴右、安西聯合起來,改變肅州、甘州唐民人多而力弱的局面,尊倡華夏,壓制胡虜。”
李臏道:“只是隴右道上,已被胡人佔據的土地且不論他,就算是漢人當家作主的地方,也大多是各成割據勢力,我們既要東進,與他們究竟是怎麼個聯盟法?如果只是個鬆散的聯合,只怕外敵一來,未戰就垮了,但如果是要兼併了他們,只怕他們對我們的牴觸,未必會比胡人對我們的牴觸來得小,憑著我們疏勒一地的人力物力,是否能夠鯨吞隴右三千里呢?”
張邁卻笑了起來:“李臏,你多慮了。”
“多慮?”
張邁道:“我們這次東進,並不是要吞併沿途的勢力,而是要激發沿途唐民的血性與鬥志,並引導諸族入華,幫他們過上好日子。沿途的割據者雖然會有自己家族的利益,但你別忘了,除了這些地方權勢者的自利心之外,藏在每一個唐人心目中,還有著對大唐的懷念,對母國的忠愛。就算不是唐人,而是胡人,在他們心目中也有著一份對文明的嚮往——那才是我們最大的力量!東進的道路上,也許會有強敵,比如高昌回紇、甘州回紇,也會有世家大族,比如歸義軍曹家,但是他們誰都不曾像我們這樣高舉振興大唐的大旗!更不曾像我們這樣認認真真地在做引導諸族走向大同的工作!所以,我們和他們是不同的!因為我們擁有激發唐民勇氣的能力,擁有引導諸族入華的志向,而這種能力與志向與我們的軍事勝利合在一起,則必然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而在這股力量面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高昌回紇也罷,沙州曹氏也罷,都註定了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李臏聽得怔了,鄭渭卻哈哈大笑,不知不覺間也帶著幾分狂意,道:“說的好!說的好!前途雖有險阻,但就憑著張龍驤這幾句話,我便已經預感到我們必能成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