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意外地道:“可你剛才很肯定地說見到了兇手啊?”
陸風說:“這怪不得她,因為兇手巧妙地設定了心理圍欄,從一開始就影響了他們的認知和判斷。”
“心理圍欄?”
“沒錯,這是魔術中常常用到的心理誤導,將人的視野圈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讓他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陸風又問小琳:“你是什麼時候意識到兇手就是趙胤祥呢?”
小琳不假思索道:“當然是見到他的時候啊。”
“你再想想,在那之前呢,你知道兇手就是他嗎?”
我頓時恍然大悟:“在那之前,唐巧儀就說了他是兇手!”
“沒錯,”陸風說,“我在想兇手為什麼當時不殺她,而後來卻又把她殺了呢?那是為了留一個活口來告訴我們兇手是趙胤祥!”
原來如此,這就是兇手的目的。當時環境昏暗,加上受害人極度驚慌,打扮成別人模樣的兇手很容易就讓她相信了自己佈置的假象。
“還有一點是連兇手都沒有料到的,”陸風說,“他用54式手槍這件事被狗子發現了。而這恰巧更加強了‘兇手就是趙胤祥’的印象。因此,看似聽從自由意志做出的判斷,其實從一開始就被兇手牽著鼻子走了。”
“那麼,兇手為什麼非要假扮趙胤祥不可呢?”小玖問。
“當然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如果我沒猜錯,兇手是一個我們認識的人,一個曾與我們同呼吸共生存的人——嫌疑人‘X’。”
……認識的人,而且還是知道趙胤祥樣子的人。
我馬上在腦海中打出一張生存者名單——這張名單有6人,除去小琳最後聽到的兩聲槍響傷亡不明外,活下來的人分別是:蘇亞倫、宋莉莉、狗子、林宇、方斌以及……小琳。
也就是說,嫌疑人X就隱藏在這些人中間。到底會是誰呢?會是方斌嗎?
對了,不在場證明!沒有不在場證明的人不就最有殺人嫌疑嗎?
我思索著,這個殺人事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現場:
第一現場是在洗手間,案發時除了受害者唐巧儀,所有人都沒有不在場證明,因為兇手很可能殺人後迂迴混入人群中。
緊接著是第二聲槍響,小琳陰差陽錯跟著蘇亞倫他們到達第二現場,並目擊了整個經過,也就是說兇手不可能在當時的目擊者中……
慢著,這麼說,兇手在殺了第一個人後馬上跑到第二現場,這樣的推測更合理些吧。那麼當時沒在第一現場的人不就有很大嫌疑嗎?
於是我問道:“小琳,你記不記得第一次聽到槍聲後誰沒有趕到現場,或者誰中途離開了?”
小琳搖搖頭,表示沒有任何印象,因為當時的注意力全都被屍體吸引了。我又仔細回想起小琳剛才說的話,印象中方斌和蘇亞倫一直都在爭論,也就是說他倆都沒機會去往第二現場,因此可以排除吧?
接著是狗子……他在第一現場找到了子彈,緊接著就傳來了第二聲槍響,說明他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往第二現場……
那麼剩下的人就是,林宇和宋莉莉!
慢著,在第二聲槍聲傳來時,蘇亞倫曾交代宋莉莉要保護好女生,而且還吩咐林宇留下來保護她們……也就是說他們也在現場!
可惡,那到底是誰?我感覺腦中一團亂麻。
“那你還記得當時回到傢俬店後誰不在現場嗎?”我接著問道。傢俬店就是事件的第三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