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徹底掌控權力,焉知父親來日不會報復,還是一勞永逸最好不過。
也正因如此,陳魚的建議裡才有那句——天生麗質難自棄。
天子之位,除非你自己不要。
李世民不是那種人,既然決定行險,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狠辣到底。
蕭瑀前去召回百官諸將傳旨,昭告天下,大事即便塵埃落定。
確認東宮、齊府兵馬鳥獸散,秦王府之圍已解之後,李世民總算放下心來。
他終於得入宮去見李淵,面對自己的父親。
不得不說,這需要勇氣。
在臨湖殿門口略微遲疑片刻,李世民才走了進去。
“兒臣拜見阿爺!”
李世民脫去了鎧甲,一身獵裝站在御座之前。
不過一上午時間,老當益壯的父親似乎蒼老了不少,鬢角多了幾縷白髮,臉上也蒼白了不少,皺紋清晰可見。
見此情景,李世民心有不忍。
李淵抬頭看著次子,就這麼靜靜地看著,面無表情,目光平和。
像是在觀察一件熟悉的事物,卻又那麼陌生疏離。
整個過程足足一盞茶時分,李世民沒有絲毫抗拒或不滿,只是這樣靜靜站著。
良久,李淵才輕聲道:“你來了?”
“兒臣來了。”
“來了就好。”
李淵輕嘆一聲:“近些日子,朕…為父時常有投杼之感。”
投杼!
典出《戰國策·齊策二》,源於曾子殺人,三人成虎後曾母生疑。
比喻聽信謠言過多,動搖了對最親近者的信任。
李淵什麼意思顯而易見,至於到底是真心話,還是向李世民服軟,委婉道歉,便只有他自己知道。
反正聽到這句話李世民眼眶一紅,一下子撲到御座上,俯在李淵胸前,嚎啕大哭。
至於所謂太宗吮吸太祖之乳,那等不忍直視的畫面並未出現。
李世民哭了,李淵也開始落淚。
父子二人,兩代帝王,就這麼在大殿之中,相擁而泣,嚎啕大哭。
守在殿前,階下的兵卒聞聲都轉過身去,他們什麼都不曾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