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陳叔達、蕭瑀、竇威、封德彝、楊恭仁,甚至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都大唐宰相。
讓誰來主持呢?
兩個兒子肯定不行,東宮和秦府或明或暗一直在較勁,這等可能擾亂平衡的大事,儘量讓他們置身事外。
何況此事遠不是表面那麼簡單,糧價飛漲除了天災,定然還有人禍。
李淵心知肚明,長安糧商背後要麼是關隴世家,要麼是山東門閥。
李家能坐上皇位,離不開關隴世家的支援,山東門閥也需拉攏倚重。
大唐初立,自己不便公開與他們衝突,自家兒子也不便牽涉其中。
思來想去,需要有個置身事外,能力威望都合適的人選來主持此事。
可是,放眼瞧瞧當朝宰相:
裴矩,聞喜裴氏;
封德彝,渤海封氏;
楊恭仁,弘農楊氏;
竇威,河南竇氏。
不是山東河北高門,就是關隴世家代表,牽涉掣肘太多。
蕭瑀和陳叔達還好,分別出自西梁、南陳皇族,屬江南士族,與關中牽涉少些,倒是能放開手腳。
蕭瑀為人過於刻板剛正,並不合適此等協調周全各方之事。
思來想去,還是侍中陳叔達吧!
皇帝點名,陳叔達明知此事是個燙手山芋,也不得不接下。
“臣領旨。”
陳叔達道:“陛下,救災乃大事,千頭萬緒,臣一人恐難以周全,懇請陛下欽賜幫手。”
“當然,朝廷各部衙門皆鼎力支援。”
李淵十分爽快,也知道此事難度,自然不會讓堂堂侍中成為光桿司令。
陳叔達道:“具體辦事之人,尚書省、六部、各州縣都有,臣是希望有能臣幹吏協助左右。”
找兩個副手是吧?
李淵笑問道:“卿需何人相助,儘管開口。”
“肅清市場,需有堅毅剛正;災情緊急,需要敏銳果斷。”
陳叔達沒有直接點名,只是道出了副手需要具備的素質。
李淵聞言,略微沉吟,突然眼前一亮。
“子聰所言有理,朕著太子洗馬魏徵,天策府從事中郎杜如晦二人,襄助子聰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