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導彈車、坦克和大炮到底是怎麼上的火車?怎麼進行固定的?
這就得問問我們的鐵路裝卸兵了。
在確保不涉密且徵得該現場指揮員同意的情況下,孫為民對這一盛況開始了直播。
直播鏡頭中,導彈車正在往鐵路平板上開。
駕駛員格外小心翼翼,引導員也特別認真細緻。
王亮介紹道:“人車合一,精準定位。要想把導彈車開上狹窄的鐵路平板並實現精準定位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一般都是駕駛技術精湛的老司機才能有機會操作。”
“但再厲害的舵手沒有燈塔指引航向,也會在大海中迷航。這個時候發揮關鍵作用就是引導員了。引導員與駕駛員之間配合足夠默契的話,往往能使車輛定位事半功倍。”
王亮太理解這些年輕計程車兵們,他們的考驗以後還多著呢。
做到精準定位,把導彈車準確地開到狹窄的鐵路平板上去,這沒有什麼技巧。
如果非要找出一個什麼技巧來的話,那就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式的刻苦訓練。
終於,在駕駛員和引導員默契的配合之下,導彈車成功地開到了鐵路平板上。
但他們的任務遠遠還沒有完成。
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那便是捆綁加固。
火車是以高速度執行的,即便導彈車和坦克的重量很大,但捆綁加固仍舊是十分必要的。
捆綁加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看看需要的器械吧,就讓新兵們感覺眼花繚亂。
緊限器、三角木、方木、絞棍、檔木、鋼絲繩、捆綁加固器、棘輪緊固器、墊片......
王亮繼續給觀看直播的網友們科普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捆綁加固並不簡單。八噸以下的車需要用到四根繩索固定,八到十六噸的車需要用到八根繩索固定,十六到二十五噸的車需要用到十二根繩索固定。”
“繩索與受力點必須是一條直線,謹防鬆動,並且固定點必須左右對稱才能保證受力平衡......”
王亮的一番介紹讓旁邊正在用對講機進行通話指揮的副旅長驚訝不已。
中校沒有想到,老首長竟然也是一位行家裡手。
“首長,要不您來指揮一下?”中校請王亮來過過癮。
王亮苦笑,這是要考考自己啊!
王亮也不客氣,結果對講機,便開始發號施令:“勘查貨運站及裝解除安裝平臺。”
“報告,貨運站正常。”
“裝解除安裝平臺可以正常使用。”
聽到回覆後,王亮繼續下達指令:“駕駛員注意,為防止手剎失靈,停車後把檔位推入倒擋。”
駕駛員:“檔位已入倒擋。”
王亮:“各類安全警戒派遣到位,到位後回覆。”
“一組到位。”
“二組到位。”
“四組到位。”
“三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