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問到動機的時候,他回答:“那一年戰爭進行到最激烈最殘酷的時候,我加入布林什維克不是為了去司令部或後方找個工作幹,而是為了留在前線,為了讓戰友們更信任我!”
1945年5月8日,暗無天日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他很幸運,活了下來。
那時,他已經晉升成了少校營長。
活著比死掉難,四年的戰鬥生涯,惡劣的戰鬥環境,給他留下了一身頑疾。
關節炎、神經衰弱、失眠、肌肉疼痛、腹瀉、呼吸障礙、消化器官潰瘍、胃病......
這些都是戰爭遺留下來的,同傷痕累累,殘破不全的軍隊一樣。
到最後,他的體重只剩下四十公斤。
萬幸的是經過醫院的治療,他挺了過來。
戰後的蘇聯百廢待興,軍隊蓬勃發展,他也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團參謀長、團長、副師長、師長......
職務越來越高,距離金字塔的頂端也越來越近。
1952年,他從裝甲和機械化部隊學院畢業。
1967年,他從總參軍事學院畢業。
集團軍參謀長、副司令兼參謀長、集團軍司令,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他的軍銜平均五年晉升一次,到1975年的時候,他的軍銜已經是上將了,並進入高階司令部任職。”王亮道。
網友們聽得津津有味,只是有一點不明白,老首長講這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他們也沒有從中找到答案啊。
這,跟女排的那個事件有關聯嗎?
且聽吧。
1979年4月,他擔任蘇軍第一副總參謀長,軍銜晉升為大將。
1982年,他被授予蘇聯英雄勳章。
第二年,又被任命為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和武裝力量總參謀長,被授予元帥軍銜。
王亮:“功成名就了,在六十歲的時候,他達到了很多人奮鬥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在此之前,他就是一個來自於偏僻農場的孤兒。”
“現在的他,是蘇聯元帥。八十年代,他仍舊在役,是最後幾位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軍人之一。滿頭銀髮、又瘦又小、神情剛毅。”
1991年8月24日21時50分,他的時間永遠定格在了在此兩個小時之前。
地點:克里姆林宮一號樓19號A辦公室
警衛值班軍官克羅捷耶夫上尉推開了那扇門,只見元帥靜靜地靠著暖氣片坐著,雙股合成麻線環繞著他的整個頸項。
軍服一絲不苟,沒有一點被破壞的痕跡。
元帥的脖子上有雙股合成麻線勒過的痕跡,環繞整個頸項。
繩子上端固定在窗框的手柄上,手柄貼有蘇格蘭牌膠帶。
除了同上吊有關的線索,屍體沒有發現任何受傷痕跡。
透過現場的種種情形可以確認,元帥是自縊身亡的。
他留下了五張便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