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聚集在宿舍裡,討論著明天的活動。
明天就要舉行閱兵了,閱兵結束後便是遊行,作為時代的驕子,最能突出反映社會律動的脈搏,素有時代前鋒讚譽的京城大學的學生們在這改革開放的洪流中自然不會放棄展現他們社會責任的機會。
早在暑假的時候,他們就留在學校裡進行了緊張的佇列訓練、喊口號和跳集體舞,隨後又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遊行的預演。
而今天晚上,他們討論的是大事情。
“明天的遊行,我們能不能偷偷帶點什麼進去,最好是能展現我們個性的東西。”
一人提議,剛剛得到思想解放的學生們圍繞國家的形勢,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最後,這些年輕人決定寫一幅標語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和想法。
“我覺得應該是‘振興中華’,這個好。”
“不!我覺得應該寫‘教育要改革’,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寫‘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這才貼切一些嗎,視野格局才廣闊一些嗎?”
“不好不好都不好,一點新意都沒有。”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但這些有思想的年輕人總是覺得這些一個個老生常談的口號差了點什麼,總之不能表現他們這些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中國的最高學府,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都匯聚在這裡,自然要與眾不同一點。
“這不行那不行,到底寫什麼啊!”
一位同學提議道:“哎!咱們的口號表達一下對***同志的感情如何?你們想想,改革開放已經有幾年了,成效顯著,我們都是看在眼裡的。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人啊,沒有改革開放,沒有高考制度的恢復,我們也上不了大學啊。應該感謝鄧公!”
“好,我覺得這個好!”
“我同意!”
“我也同意。”
“那就咱們就寫“鄧主席萬歲”吧!”
“不,這種帶有文革色彩的口號不合適。”
“我覺得直接向鄧公問聲好就可以了,完全可以寫‘尊敬的***同志您好’。”
“恩,問好是不錯,但我覺得你這句子有點長了啊,咱們乾脆就寫‘***同志您好’。”
討論越來越熱烈,大家也越來越放得開。
最後,有同學乾脆提議:“‘小平同志您好’這個怎麼樣?”
“這個好!”
“我覺得不錯。”
“就這樣了吧。”
同學們說幹就幹,他們把寫在綠色紙上的這六個大字貼在床單上,但床單的長度確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