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剪藍線的下士主動上前:“額,我來回答下第一個問題吧。我們拆彈兵有這麼一句話:拆彈必須萬無一失,因為一失則萬無。當我剪線藍線的那一刻,我是有信心的,當時我也別無選擇。跑?根本就來不及的。炸彈是複雜的,一百個製作者就會有一百種做法,遠沒有電影片段裡演繹的,排爆遠不是剪紅線還是藍線那麼簡單。”
上等兵:“搜爆服二十五公斤,排爆服三十六公斤,綁腿、束腰、戴盔……就算是動作再熟練,在兩名戰友的協助之下,穿上這身“鎧甲”至少要5分鐘的時間。至於能不能保證安全?我想還是讓我的班長來解答下吧。”
上等兵說完把自己的班長,一名上士推了出來。
上士看上去像個技術宅,有些扭捏。
或許是因為當兵的時間太久了,沉迷於技術無法自拔......
上士緩了近半分鐘,這才道:“穿了防爆服是不是就不會死?我只能告訴你,防彈服的作用僅僅是防止被彈片崩到。在威力巨大的炸彈面前,阻止不了震碎內臟的的現實。穿防爆服,只是留個全屍與否的結果,在開追悼會之前能夠有一個遺體告別儀式。”
另一名上士也站了出來:“我來講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吧。二零一四年,我參加了一次抓捕恐怖分子行動。當我們排爆組到達現場的時候被徹徹底底地驚呆了,四十平米左右的房子,竟有十幾個爆炸裝置。”
“我們的工作原則是能讓機器人上的,人不上。但當時空間太小,根本就無法使用排爆機器人,我們首先實施X光測試,並不順利,因為鋼板太厚根本就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炸彈質量太大且結構複雜,不易移動。我們就只能用長棍去試探是否有水平觸發裝置。”
“身上雖然穿著防彈服,碎片穿不透,但衝擊波把內臟震碎是必然的,就同剛剛我戰友說的一樣,炸了只能留個全屍。那一刻我怕了,心裡發怵了,在手抖著的情況下嘗試了四次這才碰觸到這枚最大的炸彈裝置,花費了整整一個小時才成功將它拆除,把炸彈轉移到排爆桶,當炸彈聲響,我哭了。當天從清晨到傍晚,一共排除了三十多枚爆炸裝置。”
“如果是敵人的炸彈,我怕,但我絕對不會退縮。因為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中尉:“我們排爆手都是經過了嚴格心理訓練和苛刻的專業裝備訓練的。專業訓練姑且不說,心理訓練包括穿針引線、數米粒,排爆手可以靜靜的看著針線幾小時。只有這樣,在實戰訓練中,在重達30公斤左右的排爆服狹小空間裡,才能沉住氣自己判斷,在最短的時間內,排除外圍一切干擾,確保排爆成功。”
“還有一種有趣的訓練方式,就是戰友之間相互為對方製作炸彈,然後再在最短的時間內拆開,在拆解的過程中旁觀的戰友可以製造噪音做干擾。在拆與裝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愛上了這玩意。”
儘管戴著面罩,網友們還是能看到這名中尉笑了,笑得像個孩子一樣。
漸漸愛上了這玩意。
這句話怎麼聽都怎麼都讓人感覺心酸。
評論區。
“鐵血男兒民族魂!向這些鐵血男兒致敬!”
“排爆手是永遠存在的刀尖上的舞者。”
“爺們!純的!”
“最危險的工作,沒有之一。”
“真心佩服拆彈的,致敬。”
“真男人,大心臟,服了!”
“估計沒有人噴了吧?誰敢噴勞資就把他綁在二踢腳上送他見他的米爹倭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