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練習。
那必須得是真刀實槍的硬幹,可不是鬧著玩的。
訓練的時候不下狠手,那將來到了實戰,肯定是要跑肚拉稀的。
見我方隊員在切磋中落了下風,被俄方隊員使出的十字鎖和肩固技給控制了,王亮頓時就急了:“孃的,不要讓他抱住你的脖子!斷頭臺弄他!”
我方隊員如有神助,對於他來講,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指導,更是精神上的鼓勵。
在纏鬥中,這名中方隊員相繼破解掉了俄方隊員的招數,最終使出斷頭臺奠定了勝局。
“這,這是在切磋嗎?我怎麼感覺雙方隊員都下了死手呢?”
“太狠了,我隔著螢幕就感覺到了殺氣,怎麼能這樣啊。”
“看出老夫一身冷汗,踢、打、摔、拿都用上了,真不客氣,沒有一點友好的氣氛。”
“友誼的小船不會翻嗎?”
注意到評論的變化,王亮解釋道:“我們軍人的職責就是打仗和準備打仗,那戰爭一定是殘酷的,當你上了戰場,及格那隻能是救命,救自己的命;良好,你才能自保;只有達到優秀才能做到殺敵。”
“我們特戰隊員要的就是優秀,如果在訓練中放水亦或是謙讓,那就是不負責任。當軍人投入到戰爭之中的時候,回來的只能是一具屍體,我不願意看到,我願意看到的是我的戰友完成任務活著回來了。所以在訓練中必須要狠心,狠心是為了更好地愛護生命。”
網友:“可是這麼練總是會受傷的,出了問題怎麼辦?責任誰來負?有沒有安全標準?”
王亮不厭其煩地回答道:“實戰化訓練環境複雜、難度高、強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追求“零傷亡”是脫離實際、違背戰鬥力生成規律的。一些軍事強國的訓練傷亡都遠高於戰時。如果用安全標準代替戰鬥力標準,哪裡還敢像打仗一樣訓練?敢不敢在訓練中來實的、動真的、碰硬的,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根本態度問題。全軍有必要形成這樣的共識:寧要流汗流淚、膽戰心驚的艱險,不要消極保守、四平八穩的安全。”
“當軍人穿上軍裝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更不用說特種作戰人員了。在網路、電視等媒體上公開的解放軍特種部隊訓練的圖片、影片上,經常可以看到傳遞炸藥包、穿越火線、戰俘訓練等影像畫面。解放軍特種部隊的訓練給人的感覺是精彩刺激、險象環生。這些訓練科目並非是鏡頭前的作秀,對特種部隊戰士而言,已是家常便飯。”
“這些訓練在軍事上的價值遠遠不只是更為優秀的單兵作戰技能,還有一個國家特種作戰力量的威懾能力。可以說,特種部隊的戰鬥能力,足以影響到一個國家在軍事、政治、外交上的實力。”
網友:“我還是喜歡傳統的中國家庭觀念,有老有小天倫之樂。”
王亮笑了笑:“有些事情,總得需要人來做。軍人,必須要像鋼鐵一樣經過反覆淬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汗水,還有血與淚甚至生命的代價,但這也正是部隊的魅力所在,這支隊伍拒絕弱者。”
解答結束,沒有參過軍的都沉默了。
是的,他們需要時間去思考。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吧,別折騰了。
如果沒有軍人,便沒有國家,沒有國家,你什麼都不是!
此刻,評論區最有發言權的是老兵和他們的家屬們。
“我雙側壞死,在301置換手術,現在和正常人一樣,無怨無悔。”
“我是病退軍官!我不甘心!痛哭/表情”
“看得我淚流滿面,因為兒子在軍校,所以我特別關注軍隊的睡前。他今年畢業,分到了新省,訓練的時候落下腿疼腰疼病,痛的厲害就吃藥。”
“建議少講戲子,多講忠良。”
“請接受一個老兵的敬禮!”
“24歲,強直性脊柱炎,止步一毛二,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