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淅淅瀝瀝
這是雨點落在泥地上,這是雨點砸在車廂頂上,這是天空下雨的聲音。
秦松身穿蓑衣,良好的視線裡被一層雨簾遮擋,好在,他駕馭著家裡小騾的速度不快。是的,來到秦家二房的騾子也有名字了,秦柔取的,就叫小騾,等它老了,就叫老騾。
坐在車廂裡的秦婉守著一車廂的枸杞,經過七八天的時間,開荒的一畝地枸杞總算是採摘完畢,今日是第一批炮製好的枸杞藥材,有一百斤左右,按照她的想法,拿去藥行售賣,或者給永安縣縣立醫館看看成色,哪家出價高,日後就和哪家建立起友好的買賣關係。
北琺藥行,建立在永安縣的南城門口不遠處,而南城門則是永安縣與臨近的三個縣城最近,有利於他們卸貨上貨遠運等等基礎操作,因為地處偏僻,北琺藥很輕鬆的就拿下了一塊特別大的地盤,修建了三個大型藥材倉庫,以及一間兩層樓的鋪面。
要和北琺藥行做生意之前,秦婉率先打聽了北琺藥行的情況。
傳言中,北琺藥行的後臺很大,最高的掌權者與某位王爺有關。
實際上,北琺藥行在大周王朝是個龐然大物,大周的任何縣城都會設有他們的分店。
在永安縣的北琺藥行分店,其掌櫃的是個做生意很實誠的人。
剩下的一些細枝末節,秦婉不在乎,有這三條大概瞭解就行了。
小騾慢慢悠悠的前行,進入永安縣,因下雨的關係,見到的人大都是穿著蓑衣,或者打著油紙傘,行走匆匆,平時見到的街邊小攤少了許多。
“婉婉,下來吧。”秦松讓小騾停住,車廂停穩,才讓人下來。
一把簡單的油紙傘,秦婉撐著下了騾車,跟著她阿爹一起,把小騾拴在外面的木樁下,向著兩層樓的藥行走去。
“這位客人,來到北琺藥行,請問,你需要什麼?”穿著整潔的小二見著人進門就吆喝,一點也沒因為秦家父女沒穿著綾羅綢緞就行蔑視之舉。
“我聽說北琺藥行會收藥材,我自家種下的枸杞,已經炮製好,請問你們這兒收不收?”
“收,客人跟著我去一字房,我們有藥師專門鑑定,看你們的藥材品質,報出對應的價格。”
在小二熱情的帶領下,秦婉手裡提著一小袋枸杞藥材走入了一字房,見到了北琺藥行的藥師,一位長相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因常年與藥材打交道,靠近此人時,能聞到一股濃重的藥材味。
“胡藥師,這兩位客人想要鑑定藥材。”
“我知道了,兩位請坐。”
胡藥師的態度很和藹,在一邊的小二利索的給秦婉父女上了兩杯茶。
等見到人帶來的枸杞這位藥材時,中年男人胡藥師小小的驚訝了一下,畢竟,會種草藥的人不少,北琺藥行在永安縣也有好幾處常年往來的買賣,但他們都是買種好收穫的新鮮草藥。
炮製藥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就連胡藥師也不能保證,他每次炮製的藥材能百分百的保留藥性。
當然,是珍惜名貴草藥的那一類。
普通的草藥到是能,但也就做到這兩位客人帶來的那程度。
“這是上品,藥性儲存良好,按照北琺藥行的價格,新鮮枸杞一斤在二十文錢左右,炮製好的幹枸杞一斤在四十文以上,兩位客人帶來的枸杞藥行能出一斤四十五文錢的收價,我不接受討價還價,這已經是北琺藥行的誠意。”
這位胡藥師的價格,比秦婉心裡打算的價錢還要高兩文錢,她笑了笑:“四十五文錢一斤就很好,胡藥師給的價錢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