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發現,患者的主動脈瓣區有輕度的雜音,心率比較慢,心律不整齊。林琳抬起手腕,看著手錶,一邊聽,一邊看著時間,一邊在心中計數。
韓斌和張茵他們都感到奇怪,這個林院長,唱的是哪一齣戲?怎麼對內科系統檢查如此熟悉,又是如此的重視。
一分鐘後,林琳停止了心肺的聽診,轉而檢查腹部。同樣是望、觸、叩、聽,一步也沒少,而且還十分的耐心和認真。
這些檢查手法,包括韓斌在內的醫生們,都已經忘記得差不多了,至少已經不能像林琳那樣,熟練掌握了。
做完內科系統的檢查,林琳才開始做神經系統的檢查。從高階神經活動,腦神經到其他方面的檢查,林琳有條不紊,手法流暢且輕盈,使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不僅韓斌,在座的所有醫生,都不得不佩服,林琳的功底,十分紮實,他們望塵莫及。原先輕視林琳的醫生們,開始轉變了態度。
做完體查,林琳對吳成說:“吳總,我和韓主任他們討論一下。”
“好,非常感謝林院長。”原本擔心年輕的林琳,能否為自己的父親看好病。從整個過程中,聰明的吳成,已經感受到,林琳的與眾不同。
回到辦公室,大家還是坐在原來的位置。
“林院長,還是請您說吧。”韓斌對林琳說。
其實,這也是一種“行規”。被請的醫生,作單獨的發言,並接受邀請科室的醫生們的提問。
“好,謝謝韓主任,謝謝各位。我接下來說的,如有不妥,請各位及時提出批評指正。”林琳也不客氣,開始了他的分析。
“這個病人,有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這次呈亞急性起病,起病的誘因,是聽說他的一位朋友,因為高血壓而去世。原本也有高血壓的病人,從原來的不規則服藥,改成規則服藥了。”
“第二,病人自從發現有高血壓開始,一直服用降壓零號,期間一直沒有變換藥物。所不同的是,原來的他,服藥是間斷性的,血壓一旦正常,馬上停藥。血壓如果高起來,再度服藥。”
“而這一次,他是沒有間斷性地服用降壓零號。”
“第三,病人的症狀,主要以情緒的低落,興趣的減退,精神的睏乏,活動後睏乏加重為特徵。整個過程,患者都沒有出現肢體的乏力,或者頭暈、頭痛等症狀。”
“病人進食的減少,是與這些症狀密切相關的。”
“在體查方面。病人確實有輕度的貧血貌,內科系統檢查,病人的心臟向左下方擴大,三尖瓣聽診區,可以聽到柔和的、吹風樣的雜音。此外,病人的心率比較慢,為每分鐘51次,心律不整,一分鐘可以聽聞3次早搏。”
“患者的腹部是平軟的,腹主動脈區,沒有聞到異常的雜音。”說到這裡,在座的醫生才恍然大悟:原來,林院長已經注意到腹主動脈了!
“神經系統檢查沒發現什麼陽性體徵。”
“在實驗室檢查方面,剛才張醫生已經介紹得比較詳細,相同的,我不再重複。不過,有幾個指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其中,病人的尿素氮和肌酐同步增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才達到百分之五十三。另外,病人的血鈉、血鉀和血白蛋白都輕度降低或者在正常範圍的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