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的陸軍參沒參戰其實影響不大。
張懷生那個世界的美軍,真正參戰時,也就趕上了一戰的尾巴。
可以算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絕非決定性的因素。
張懷生說道:“歐陸本土的資源太貧瘠了,一旦陷入戰爭,海洋就會成為英國人的天下。到那時,美利堅強大的工業就會源源不斷地向英法輸血——這當然不是無條件的,美利堅也能獲得大量的財富。”
前世,美國佬就是靠發戰爭財掏空整個歐洲的。
“但是,德國人和它的盟友,即使想買美利堅的貨物也買不到。”
“除非他們的艦隊能衝破英國人的那支無敵艦隊的封鎖。”
“我明白了。”
麥克卡尼慨然長嘆。
因為英國擁有大西洋的制海權,所以美利堅運送的貨物只能賣給協約國,即使不參戰,美利堅恐怖的工業,也將成為協約國有力的後盾。
工業製品有美利堅。
農副產品,工業原料,也有殖民地輸血。
只要拖進消耗戰,同盟國絕對不是協約國的對手。
“除非德國人能速勝法蘭西或俄羅斯任一方,畢竟英國人的陸軍雖然在蓋爾戰爭中,已經被證明是很強勁了,但數量仍是個問題。”
“在英國人還沒從海外動員到足夠的軍隊這段時間,對抗同盟國的主力只有法俄兩國。”
尤其是俄羅斯,它的領土廣袤,佔據了最肥沃的烏克蘭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只要同盟國瓜分掉俄羅斯,基本上就可以鎖定勝局了。
但俄羅斯又哪裡是那麼容易擊敗的,無論是冬將軍,還是數目恐怖,被稱作“灰色牲口”,堪比遊戲中一百塊一個的動員兵。
都將是同盟國取勝的巨大阻礙。
義大利人,奧斯曼,奧匈,三個病夫加起來,都未必頂得上一個俄羅斯。
如果按照前世的說法,那就是四個病夫了。
不過這一時代的東華,武德還是有的,即使****,裝備落後,在遠東地區依舊無愧於列強的名頭。
“確實很難。”
麥克卡尼的臉上寫滿了失落。
張懷生略微思索了下,還是道:“不過戰爭總是充滿偶然性,東華參戰,能吸引英國的天竺,東印度,澳大利亞自治領的力量。還能牽扯到俄羅斯的遠東力量,只要不陷入消耗戰,同盟國還是有取得勝利的可能的。”
東華的問題在於工業實力薄弱,武器裝備落後,英國佬連孱弱不堪的天竺僕從軍都能裝備起清一色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東華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至於****…東華的軍隊也就是這個世界的平均水準。
甚至還要比俄羅斯,奧斯曼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