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磁場對強s波干擾的論證以後,就定下了下一步的實驗工作目標——
製造短距離強S波!
要完成短距離強s波的製造,就需要在裝置中增加固定方向的強磁場。
強磁場不是在外層、裝置上方製造,而是要製造在內部,也就是底層構架都需要在磁場覆蓋範圍內。
這主要是因為裝置上方並沒有能製造出強s波區域,研究組就認為,強S波可能被擠壓到底層構架內,甚至是看不到的導體外層。
因為底層構架都是超導結構,超導可以阻隔磁場的影響,並不用擔心強磁場會影響到裝置運轉。
研究主要進行實驗,來製造出近距離強S波區域。
到現在,也只是理論上透過了,但所有人都對王浩的判斷非常有信心,他們認為下一步的實驗就只是驗證以及製造而已。
雖然已經確定了下一步的實驗目標,想要進行實驗也還需要等待。
他們不能在原來的裝置上安裝強磁場。
原來的裝置還需要繼續製造強S波區域來進行場力的研究,新的實驗只能放在新的裝置上,而新的裝置還正在組裝除錯。
新裝置的組裝除錯速度已經很快了。
主要限制就在於底層材料以及製造問題,實驗所需的材料是超導材料研究中心負責製造的,而且是實驗室手段製造,製造速度自然是很慢的。
新裝置所用的材料會更換為βCWY138,是原來βCWY137的升級迭代產品。
βCWY138,和βCWY137擁有同樣的元素組成,只是改善了製造工藝,材料內部的結構變得更加穩固。
βCWY138,已經由引力場技術進行驗證,並證明效能有所提升,也就是同樣的電流強度下,製造的引力場強度要高一些,同時,承載電流上限也有所增強,材料效能提升還是很大的。
另外,βCWY138的超導臨界溫度提升了3攝氏度,也會讓實驗變得更容易一些。
最關鍵的一點是,βCWY138的製造流程和工藝得到了簡化,也就讓製造成本降低,實驗室製造的速度還有所增加。
在使用βCWY138材料後,超導材料研究中心已經能給強s波實驗組以及引力場技術組,提供足夠多的基礎材料供應。
研究組對於新裝置也是很期待的。
在裝置組裝和除錯的過程中,有些人還提議把多餘的材料組裝為底層固定模組,為製造下一臺裝置做準備。
與此同時。
理論組繼續基礎論證工作。
在磁場對強S波干涉作用的基礎上,他們要繼續找方向,論證如何以強S波製造F射線。
“也許並不是只是f射線。”
海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強S波和強湮滅力場不同,激發射線方式也會不同。”
“我認為,所激發的F射線,也許會以連通裝置和場力位置的形勢存在。”
現在製造出的強S波區域,距離裝置位置超過500公里,是依靠強S波穿透常規湮滅力場環境,並達到極限距離並被擠壓而存在的。
海倫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從製造出的f射線會連通裝置和強S波區域。
王浩否定了海倫的說法,他沒有直白的說錯,只是說道,“也可能是其他釋放方式。”
一句話,讓海倫很鬱悶。
過往有很多次,她提出某種看法的時候,就被王浩第一時間否定。
丁志強提出的看法,被王浩肯定的次數更多。
海倫立刻就看向了丁志強,然後就變得有些惱火,因為丁志強明顯沒有和他爭勝的心思。
當他們在討論的時候,丁志強以‘休息時間’為由,繼續盯著手機螢幕哈哈大笑。
“又在看那些沒意義的短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