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和廖建國說完以後就回了辦公室,他確實對於持續性f射線的後續研究不感興趣。
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就是耗時耗力,持續性f射線的研究需要在反重力場內,放置一個高能量強度的散熱源。
散熱源最好的選擇就是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的優勢實在太多了,比如說,持續性的大量高強度散熱,一直能持續十幾年、幾十年。
比如說,反應強度穩定、現有的技術可以有效控制,散熱可以一直供給實驗需求。
等等。
但核反應堆的缺點也很大,最重要的有兩點,一個就是能直接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放射性問題。
如果是在湮滅力場實驗基地做研究,參與研究的人員都要穿上防輻射裝備,而且還不一定能保證安全,實驗就比會變得很複雜。
另外,內部熱源新增核反應堆,並不是湮滅力場實驗組單獨能夠進行的,需要找核研究團隊合作。
為了保證核反應堆的有效控制、解決放射性危害、反應堆冷卻以及其他問題,就會讓整個裝置變得極為複雜,單單是設計就會變成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從設計到製造更是需要很長時間。
另一個原因就在於,後續研究是屬於純技術設計領域,沒有任何科學探索性可言。
這就像是設計製造飛機。
飛機飛行的理論已經非常完善,設計和製造就是一大堆工程師的工作,也根本沒有必要讓他參與進去。
王浩還是喜歡探索科學的未知性。
未知,才有意思!
另一邊,廖建國的心情就很複雜了,他完全沒有想到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會聽到這麼重大的訊息。
持續性F射線?
如果F射線變得可持續,都可以稱作是‘超級武器’。
這種超級武器的研究,只是聽聽就讓人非常期待,其意義甚至不比作為大工程研究的核彈、航母來的差。
核彈,具有戰略威懾力,但幾乎不會使用。
航母,能提升近海的防禦能力,同時也會具備非常重要的遠洋打擊能力,能大大增加國家的軍事影響力。
但伴隨著反重力技術的發展,戰略上來說,航母就變得有些雞肋了,再強大的航空母艦,都永遠趕不上飛在空中的‘空天母艦’。
即便短時間內,航母依舊具有強大的威懾力,但國內的航母動力技術,落後阿邁瑞肯幾十年,想趕超是很不容易的。
而F射線,是國內獨有的!
F射線具有持續性以後,就會具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會成為打擊高空目標和近地衛星的利器。
這項研究絕對會成為可比擬核彈、航母的大工程。
如果能真正研究製造出來,相關學者、工程負責人,都可能會成為記錄在史冊的偉大人物。
廖建國想想都心潮澎湃。
他隨即苦笑的搖頭,“這麼重大的研究,王院士根本不感興趣。”
“果然!”
“我們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但想想也對,王院士已經千古留名了,他肯定有更高的追求,像是這種研究……”
“人家也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