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組成立的第一次會議上,王浩就佈置了工作任務,“何院士,錢教授,你們的團隊配合沈教授進行輻射測試,這是最重要的工作。”
他說著走到白板前,拿筆畫了兩根平行的線段,中間一小塊地方塗抹成了陰影狀。
隨後扭過頭說著,“這兩條線路就是同向電流,中間則是引力場。”
“我們認為同向電流能夠製造出s波,是因為兩條線路分別製造出了s+和s波,s+和s波以某種頻度疊加在一起形成了s波。”
“所以實驗對於輻射波的測定,重點就是要測定出這兩種波。”
“當然我很清楚,這非常困難。”
“想要直接測定出s波,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還是要透過大量的資料對比分析才能夠完成,但我們還是需要測定的資料,有很多資料的基礎下才能進行分析。”
“所以測定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個就是引力場內的s波測定,另外就是兩條同向電流線路周圍的測定。”
“我們需要很多資料,兩條同向電流線路還需要各種功率下的資料,也包括不能製造出引力場時的資料。”
“這些資料會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分析。”
等王浩說完以後,何毅立刻點頭道,“這個工作就交給我們吧,保證完成。”
沈會明也道,“沒問題。”
王浩聽罷點了點頭,也沒有太在意,實際上,他並不認為實驗組真能測定出什麼。
現在就連s波都需要透過資料分析才能夠發現,S+和S波就只是一個概念而已,想要單純透過實驗測定有所發現實在是太困難了。
他們暫時只能寄希望於後續的資料分析。
實驗測定不止針對於製造出引力場的情況,也會對於降低功率沒有製造出引力場時,同向電流線路周邊的輻射波情況進行測定。
從正常的實驗邏輯來看,即便是s+波和s波沒有能疊加形成s波,但功率降低的情況下,兩種波也同樣是存在的,只不過強度有所降低而已。
“也許,s+波和s波的疊加,就只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巧合而已。”
“兩者只有在非常特定的強度下才能夠結合在一起。”
這是根據實驗情況做出的分析。
引力場裝置的功率是固定的,不管是增大電流強度還是減小電流強度,都會讓引力場瞬間消失。
這也是很讓人頭疼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才會說兩種波疊加是一個微妙的巧合。
王浩在交代了實驗組的工作以後,也制定理論組的研究方向,他們的主方向有兩個。
一個是研究構架s波的數學表達。
在沒有足夠的實驗發現下,s波的數學表達肯定是無法完成的,他們只能慢慢的去討論。
王浩則是希望能夠在研究過程中增加靈感值。
第二個方向就是針對βCWY137材料特性進行研究,最好是能夠找出βCWY137材料和S波之間的關係。
這個方向就太多了。
他們可以從βCWY137的半拓撲結構入手,也可以研究包括元素組成、物質特性,甚至是製造過程,等等。
海倫當即指出了這一點,“王老師,針對βCWY137材料,入手點太多了,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從哪裡進行研究,各個方向都可能有關聯。”
王浩點頭肯定了海倫的說法,隨後扭過頭問道,“你們怎麼看?”
大家互相對視,也沒有人說話。
王浩從左到右依次看了過去,隨後滿意的點頭說道,“那我們就從β元素特性以及材料拓撲結構入手,其他暫時就不考慮了。”
他做出了決定。
同時,王浩也感覺有些奇怪,因為他的決定是根據正確的反饋得來的。
結果……
好像每個人臉上都是疑惑。
最右側。
黃振低頭鬱悶著,“剛才我也是這麼想的,果然,王浩也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