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壓發動機的起降測試正式開始。
為了保證人員的安全,所有人已經撤離到發動機十公里外,他們很清楚,即將看到的場面,可比大型火箭發射產生的效果震撼的多。
光壓發動機的激發動力裝置會噴射出高溫、高熱的超強光,理論資料來說,以起飛瞬時的最低功率,下方噴射出的強光溫度也會超過七千攝氏度。
這是非常驚人的資料。
太陽表面的溫度才只有5000攝氏度,已經可以融化幾乎所有的常規化合物,並讓絕大部分物質發生氣化。
激發動力裝置的噴口距離地面有二十米左右,強光抵達地面的時候,溫度也依然超過三千攝氏度。
這個溫度可以讓地面瞬時發生融化現象。
不過光壓發動機下方的地面,佈置了隔絕熱量的抗高溫材料,倒不會讓地面發生太大的變化,只是表層焦灼而已。
發動機周邊距離最近的是12個大型的支架,距離中心噴射點在八十米左右,計算上的資料來看,地面散射的光抵達支架的溫度也有近1000攝氏度,但支架是抗高溫的,射光抵達支架位置時,光源的強度也會大大下降,鋼材支架倒是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另外,發動機噴口一公里附近的地面空氣,都會被加熱到八十攝氏度以上,五公里外也能夠感受到明顯的熱浪。
10公里外,才能保證安全。
即便是處在十公里、二十公里外,也能夠看到極為刺眼的光亮,會對於眼睛造成一種傷害。
所以進入防空洞的一行人,也不能夠直視發動機所在位置,他們也只能帶著防護鏡,以平視的角度朝著天空看。
如果發動機升到百米高空以上,有足夠的空間讓強光散射出去,看的就只是個強光柱甩尾,對人的眼睛傷害就沒有那麼大了。
十公里外的小山。
身體外有厚重的鋼板隔層,內部還修建了高硬度的牆體,再往裡就是控制中心了。
控制中心會透過雷達成像技術的螢幕,篩掉絕大部分的強光來觀看發動機的起降測試。
王浩也在控制中心。
光壓發動機專案實在太重大了,也沒有其他人敢於做指揮工作,王浩必須要親自做人,防止任何意外發生的可能。
他身邊站著兩個人。
一個是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總經理臧春來,另一個是軍方研究員,電子系統負責人朱啟強。
朱啟強正在回報進度,“發動機預熱已經結束,內部溫度180攝氏度,並在逐漸降低……”
“裝置一切正常。”
“預熱階段的資料偏差在誤差範圍內。”
“已經可以進入下一步。”
王浩輕輕點了點頭,他盯著螢幕上灰白色的巨大圓球,深吸一口氣喊道,“各部分注意,實驗準備!”
一句話結束,所有人集中精神,都變得非常認真。
“電子系統自檢!”
第一步是進行電子系統和雷達的檢測,就和作業系統的自檢的意思差不多,保證電裝置不會出現問題。
很快有報告說,“檢測結束,一切正常!”
王浩輕點頭,開始連續釋出指令,“報告核設施資料!”
“測試訊號收發器!”
“測試中子通道!”
“報告電池電量……”
一系列的指令釋出出去,也接收到了一個個的報告。
在確定各部分沒有任何問題後,王浩等了大概有十幾秒鐘,開口吐出兩個字,“通電!”
通電,不是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