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光壓磁化發電研究組的工作變得忙碌起來,他們本來以為材料測試工作很容易,新材料運送過來後才發現沒有那麼簡單。
之前測試的材料全部都是固體材料,他們只需要把材料製造成薄片,放置在場力中就可以直接進行檢測。
新材料則是‘融化後’進行磁化發電,就讓王善慶、張春利等人感到頭疼,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高熔點的玻璃材料把新材料進行封閉,再放置在場力內也可以檢測。
這個過程中會有光能的損耗,因為玻璃材料也不可能百分百透光,必定會有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量。
有百分之一轉化為熱量,也會讓光轉電的效率降低百分之一。
在定製了高熔點的玻璃密封管以後,他們本來以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就發現金屬複合實驗室又用來了新材料。
這次的新材料要求更高了,不只是‘融化後’進行磁化發電,還要測定‘高壓液化’狀態的磁化發電。
複合材料是由多種材料組合在一起的。
有些材料的熔點低,有些材料的熔點高,溫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有組成材料融化,甚至會達到氣化狀態,其他組成材料則繼續保持固體狀態。
比如,矽元素化合物、金屬合金的熔點都很高,作為介質的硫化物以及鋰元素化合物的熔點很低。
如果有材料組成高溫下發生氣化現象,材料特性必定無法保持住,那麼就必須讓材料維持原有的體積,也就是高壓狀態下讓其繼續保持‘液化’狀態,也就是‘高壓液化’。
所以承載材料的管道必須有高抗壓的特性。
高抗壓並不是什麼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關鍵問題,承載材料的管道必須是透光的,否則外在光源就會被管道阻隔,‘光轉電’也就無從說起。
“抗高壓的透光管道……”
王善慶想想都很頭疼,他們自己肯定解決不了問題,只能找大型材料機構進行詢問。
他的運氣很不錯。
首都的高分子材料所依靠一階矽元素,研究出一種全新的透光材料,並且就有高熔點、高抗壓抗爆的特點,也同意製造一部分新材料交給湮滅力場實驗組,先是從高分子材料所拿到了新材料,馬上送到合作工廠進行製造。
整個過程都是‘加急’趕製,依舊耗時兩個多星期才完成。
這時候,王浩率領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研製的幾種新材料,都已經運送到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看著操作間堆積的新材料,王善慶和張春利苦笑的感嘆著,“他們研究新材料的速度,比我們做檢測還要快。”
“這真是……”
“不講道理了!”
他們都覺得自己拖後腿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繼續等待。
王浩已經等不及了。
他在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個月時間,帶領團隊完成了總計八項新材料的製造。
這時候,他就發現靈感值增加速度很慢了,說明李國偉提供的新方向已經走到了盡頭。
雖然還沒有確定研究完成,王浩還是決定離開蘇東大學,他先是回了西海,休息了幾天以後,就又去了湮滅力場實驗組。
湮滅力場實驗組有很多的工作。
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研究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的實驗,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難度是S+級別,顯然不是簡單設計實驗就能夠完成的。
但王浩還是支援他們繼續做實驗,即便是不能釋放出F射線,實驗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新發現,幫助提升研究任務的靈感值,另外,實驗過程中的資料也很重要,每一項實驗都是打基礎、做積累。
王浩到了實驗組就檢視實驗資料。
丁志強一直在參與實驗,他給王浩做了詳細的報告,只是神情有些低落和鬱悶,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