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攝氏度,已經不是不可及了。
在沒有製造出一階元素前,6000攝氏度是想都不用想的資料,而現在已經有好幾種熔點超過6000攝氏度的材料,也有幾種支援6000攝氏度環境的隔熱材料,只不過找到適合光壓發動機使用的不容易。
“如果溫度需求還是太高,我們還可以繼續提升湮滅力場強度。”
保羅菲爾瓊斯不斷說著,“我和王浩討論過好幾次了,12倍率湮滅力場以下都是可行的。”
“只不過,力場倍率提升,會影響能量效率和安全性問題。”
“但總歸現在是有希望了,感謝Caltech光學!”保羅菲爾瓊斯說著還接了一句,“這篇實驗論文太及時了。我認識其中的麥森,那是個大鬍子的討厭鬼,但我現在真要感謝他!”
海倫忽然問道,“王老師,既然溫度問題可以解決,我們也能進入到設計階段了吧。”
“這個……”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道,“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凹面反射鏡,實際上,材料需求主要凹面反射鏡。”
“我們必須找到一種能大量反射強光的耐高溫材料。”
“這也是關鍵。”
他說著研究的關鍵問題,但口氣卻顯得無比輕鬆。
如果是溫度需求太高,比如,需要一萬攝氏度以上環境,暫時肯定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但只是一種‘能反射強光的耐高溫材料’,即便是找不到適合的材料,他也可以親自帶隊去研發攻關,有足夠基礎條件的情況下,最多也只是個A級或者S級別的任務而已。
只要不是S+級的難度,都是可以完成的。
……
研究組終於回到了西海。
王浩第一時間聯絡到了沈會明,讓他帶領團隊去測定一階波的光壓。
這個實驗要進行一段時間,必須要快一點開始準備,而他們很需要具體的光壓資料,才能夠進行光壓發動機的設計。
然後他思考著應該再‘出差’。
他需要解決凹面反射鏡的問題,凹面反射鏡聽起來像是玻璃材質,但顯然針對光壓發動機的內部環境來說,使用玻璃材質根本是不可能的,就需要耐高溫材料作為塗層來解決問題。
雖然可以帶隊研發新型的耐高溫材料,但還是要看看各個材料機構的研發進展,他們到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成果了。
如果其中有適合或者接近的材料,只要再對工序進行改進,也許就能得到想要的材料。
王浩先是聯絡了個熟人——曹東明。
曹東明已經評上了工程院院士,並升為了航空材料院的副院長,個人提升還是很大的。
最近兩年時間裡,曹東明一直負責一階材料相關合金的研究,也有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比如,他的團隊研究出一種新型的鈦合金,對比航空發動機上使用的鈦合金扇葉,各項效能指標均有提升。
這種新型的一階鈦合金,已經被用作製造國產高階航空發動機扇葉。
王浩聯絡到了曹東明以後,就說起了自己的需求,“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反熱強光的耐高溫材料。”
“材料會被作為塗層使用……”
曹東明聽的有些疑惑,“反射強光?像是鏡子一樣?還是隻像汽車外皮那樣就可以?”
“反射效能,當然是越強越好。”
曹東明猶豫了一下,隨後說道,“我們正巧研發出了一個全新的合金,銀色的,熔點接近一萬攝氏度,7300攝氏度以下,可以長期保持性態穩定,或許可以試試?”
“什麼材料?”
“鎢矽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