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拍到的影象最大化以後才能注意到F射線,而不是透過攝像機鏡頭直接肉眼看到。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在背對太陽的一面,太空上也是一片黑暗,即便有月光的照射也根本是什麼都看不到。
在黑暗中出現一條更加黑暗的線,距離還有幾十、上百公里,又怎麼可能被注意到呢?
在他們的討論中,已經流到了實驗計劃時間。
向乾生走到了指揮位置,就開始指揮實驗正常進行,實驗已經做過一次了,一切自然是井然有序,F射線釋放也很成功。
理所當然的,電視直播畫面什麼都沒有。
但是,阿邁瑞肯有一臺軍用衛星,捕捉到了F射線釋放的畫面,還有另外一臺衛星,以及O洲的一臺衛星,拍攝的照片中分析出了F射線。
他們以此研究出了很多資料。
比如,F射線的持續時間就被確定下來。
另外,他們透過不同衛星觀測的資料,還確定F射線的覆蓋距離在561公里到593公里之間。
這個資料連核聚變工程專案組都沒有。
阿邁瑞肯方面感到遺憾的是,他們的衛星沒有被擊中,實際上,派出衛星到太空實驗禁區,是希望衛星能夠被擊中的。
如果衛星被擊中,他們就可以透過收回衛星,分析磁化部分材料的變化,來得到更多的資訊。
那些資訊非常的重要。
結果,並沒有。
在相關的分析結束以後,相關的機構還向阿邁瑞肯五星大樓提交了一份報告,說明了F射線技術的威脅性,“如果能掌握衛星軌道,F射線能夠有效打擊五百公里高度以下的衛星。”
“針對太空衛星來說,F射線具有直接性威脅,但他們暫時很難使用這項技術打擊衛星。”
“種花家最大的軍用雷達基站,只能觀測跟蹤150公里高度以下的衛星,他們無法用雷達技術,給F射線做指引……”
“但是,這項技術配合雷達體系,會是犀利的防空武器,能對於150公里高度內來襲的核彈、飛行器形成直接威脅,也能破壞常規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的電路系統,導致導彈無法準確擊中目標。”
“在F射線技術面前,超高速導彈已經失去意義……”
“……”
五星大樓的官員們分析了報告後,心情還是非常沉重的。
雖然報告指出缺乏有效的雷達技術,F射線很難對衛星形成直接威脅,但確實實可以高空擊毀核彈,並破壞導彈以及飛行器的電路系統。
如果只是說F射線,因為覆蓋距離有限,六百公里放在地面也不遠,但配合反導體系、防空體系就不一樣了,最低能夠保證覆蓋範圍內的空中安全。
很重要的一點是,F射線可以高空引爆核彈。
這就讓核彈失去了大部分威懾效果,好訊息是,核聚變裝置支援的F射線,釋放距離也只有不到六百公里,而且不能夠不間斷釋放,暫時也只是一項‘未來應用技術’。
另外,他們關注的一點是,“F射線可能會對於空艦飛碟擁有直接打擊能力。”
這只是猜測。
畢竟,他們沒有做過類似的實驗,不知道F射線是否能穿透空艦開啟的強湮滅力‘隱形護罩’。
即便如此,也非常重要了。
在仔細的分析研究之後,五星大樓對於F射線技術就更加重視了,他們決定給軍方提供更多的科研經費,以便讓他們做F射線技術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