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想想就非常的可怕。
當然,輿論上肯定不會說這些問題,阿邁瑞肯也只能依靠輿論,不斷對種花家進行譴責。
但也只是譴責而已。
當譴責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也就讓人感覺沒什麼意義,輿論也轉向了實際的東西。
比如,核聚變工程。
阿邁瑞肯釋出的資訊表明,種花家的核聚變工程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且還是使用最理想的氘氘聚變。
這讓很多人感到沸騰。
“人類已經距離掌握核聚變很接近了。”
“掌握核聚變控制技術,也就代表科技將會引來飛躍式進步,代表人類將不會再為能源發愁,代表人類邁出征服宇宙的第一步。”
“這個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很多科學家都表態說,希望能加入到核聚變的研究中,為人類的科技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他重大影響則是經濟上的。
比如,股市。
全球股市都迎來了上漲潮,包括科技、電子、製造等領域,都出現了普遍性的大幅上揚。
當然也有受影響的板塊。
最受影響的毫無疑問就是能源板塊,石油、天然氣、煤炭相關股票都大幅受挫。
此外,有一個人出名了。
科羅特詹姆斯。
作為格魯姆湖計劃專案組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發現了湮滅射線,即便確定不是第一個發現,但他的發現讓技術實現公開,而僅僅是後來發現也非常了不起。
好多科學界人士認為,科羅特詹姆斯都應該拿到一個重量級的獎項。
科羅特詹姆斯的成名不止是在科學界,當被媒體報道出來以後,科羅特詹姆斯的情況就被挖了出來。
38歲,實驗物理學家,畢業於加州理工大學,數學物理雙料博士,獲得過一些物理學的小獎項。
在頂尖科學家圈子裡,科羅特詹姆斯的履歷很一般,但他也有不一般的地方。
比如,被很多媒體報道後,有不少的女性站出來表示,自己認識科羅特詹姆斯,並有一段交往的經歷。
有的是幾天,有的是一夜。
阿姆斯特丹有幾個女性站出來說,去年科羅特詹姆斯是三號街的常客,而且是很大方的人,給她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類似的新聞太多了。
在網路上進行簡單的搜尋,就能找到一大堆的新聞,女性的數量都是以幾十、幾百為單位來計算。
其中少不了一些蹭熱度的人,但旁觀者並不知道真假。
一時間,科羅特詹姆斯的名氣大漲。
有個知名作家站出來表示,找到了下一本書的靈感,書名就叫做《天才科學家和他的女性友人們》。
很多人表示對新書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