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是現在的我們嗎?”
一號決策人想著趕緊搖頭,他們可不是什麼土著部落,而是地球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但是,格魯姆湖計劃的情況是非常令人頭疼的。
現在他們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研究落後,就連計劃的管理層都遇到了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羅納德諾蘭被解僱後,並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人主動提出申請負責人職位。
這是很怪異的事情!
之前有很多人都非常的活躍,希望能夠爭取到負責人職位,計劃的負責人可不止單單是一個職位,也代表了更高的薪資待遇、更多的獎金以及掌握更多的權利,可控制的資金都是幾十億美元起步的。
同時,擔任計劃的負責人,還能擴大個人在國際上多方面的影響力,無論去哪裡都會被認為是‘大人物’。
如果研究能夠有很大的進展,也許還會被載入史冊。
等再過上幾十年,史書上就會記載著,“格魯姆湖計劃最開始並不成功,連續更換了幾次負責人之後,最終在某某人的帶領下實現了……”
“完成了……”
等等。
總之,擔任專案計劃的負責人,能夠獲得龐大的金錢、名望以及個人影響力。
這樣一個職位,卻根本沒有人主動申請。
一號決策人對此也很頭疼,他和參謀團以及能源部的官員討論過,最後還是決定任用遠在瑞士的恩波利庫博。
沒有人比恩波利庫博更適合接替羅納德諾蘭的工作了。
這個職位本來就屬於恩波利庫博,只不過他的運氣不太好,重新被啟用就去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羅納德諾蘭後來居上成為負責人。
現在……
“也該和庫博面談了!”一號決策人做出了決定。
……
恩波利庫博收到訊息說一號決策人要和自己當面談談。
他對此很糾結。
他知道自己很大機率接替羅納德諾蘭的職位,但現在的想法已經和曾經不一樣了,尤其是和科羅特詹姆斯交談過後,他覺得最好還是不要擔任格魯姆湖計劃的負責人。
科羅特詹姆斯沒有具體談不擔任負責人的原因,他的建議都是這樣說的,“什麼,你想擔任負責人?如果你讓我說一下意見,我只會提醒你一句——”
“Don'tdothis!”
他說的很用力,“現在的專案組,誰來誰是傻瓜,負責人就是最大的傻瓜。”
“你覺得為什麼沒有人主動申請?你好好考慮考慮。”
“這就是燙手山芋。”
“只要接任就不會有好下場,被解僱就只是時間問題……”
“……”
雖然知道最後還是會被解僱,但擔任550億美元龐大科研計劃的負責人,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在乘坐飛機返回的路上,庫博都一直在思考著,他還是決定把決策權交給運氣,而不是自己主動去爭取。
白房子。
庫博見到了一號決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