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裝置釋放的F射線即時檢測資料
釋放口強度超出檢測範圍。
持續時間:0.913秒。
直徑:1.17厘米。
王浩聽了報告以後,馬上抓住了關鍵點,“0.913秒,比上一次的資料好像低了……”
他重新檢視資料,發現上一個裝置釋放的F射線,持續時間為1.192秒,兩個資料做出對比,馬上就能得出結論,“看來F射線的持續時間,除了和內建能量強度有關,還和F射線的強度有關。”
F射線強度越高,維持需要的內建能量強度越高。
現在所釋放的F射線強隊,對比原來最低增加了50%,內建的核反應堆強度也有一點小提升,但幅度並不大,結果持續時間還變短了一些。
旁邊的研究員王強則是問道,“如果用同樣的裝置,釋放出低強度的F射線,也許持續時間更長?”
“可能是這樣。”
王浩思考著點頭,繼續說道,“裝置不同,內建能量強度的承載力不同。能釋放高強度的F射線,說明內部強湮滅力場薄層的強度也很高,就能承載更強的內建能量。”
“我們的實驗還是保守了。”
他說著搖了搖頭。
在沒有準確的實驗資料基礎下,內建核反應堆肯定以穩為主,來保證不會因為能量強度過高,或是出現其他的問題造成裝置損壞。
現在還是以釋放F射線為主,正式開始核聚變專案後,才會進行場力承載能量上限的大型實驗研究。
一個小時以後,各項檢測資料都出來了。
材料磁化反應的最高強度是14T,資料相對還是有些低的,但放在F射線實驗裡就已經很不錯了,主要是因為F射線覆蓋的是一條線,而不是材料的全部,磁化資料自然要低一些。
之後才是重點。
材料檢測。
這次實驗是以釋放F射線為主,也同時會進行材料的檢測,一系列的單質材料和化合物,甚至是壓縮的氣體都被放置在F射線經過的方位。
F射線是一種場力,而不是純粹的能量,並不會因為中途有物質,造成能力損耗近而影響傳播覆蓋距離。
即便放置再多的材料,也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
王浩就回到了西海大學,第二天早上就拿到了一系列的檢測報告,負責檢測的有兩個機構,分別是F射線實驗組附帶的材料實驗室,還有歸屬湮滅力場實驗組的材料檢測中心
材料實驗室只是個小的實驗室,能做一些常規的檢測,相對來說,材料檢測中心相對更專業一些。
汪輝實驗室遞交的報告,內容也非常的震撼,因為他們‘疑似’發現了多種升階元素。
“矽?”
“汞、鎢、銅、鉀……”
“氫?”
最後一個元素讓王浩都驚住了。
其他升階元素的發現,還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畢竟已經發現了鐵、鋰、碳,F射線再大幅增加,自然會發現更多的升階元素。
但是……氫?
這個元素就很不一般了,因為氫是氣體。
現在升階元素的發現,也能總結一定的規律,主要還是以金屬元素以及具有穩定化學鍵的元素為主。
碳、矽,都屬於後者。
其他就都屬於‘金屬元素’,若是出現了一個‘氫元素’,規律似乎就又沒有了。
王浩乾脆跑了一趟材料檢測中心。
現在的材料檢測中心非常忙碌,每個人都參與到了檢測工作,想分出個人手都不容易。
等進入了汪輝的實驗室,汪輝和周青還有其他兩個研究員,還在無塵實驗間裡做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