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著看向了王浩,才繼續道,“之前王院士提到了一階鐵共價鍵問題,FCW041的共價鍵確實要比FCW025多一個。”
“我們認為,可能存在關聯。”
當劉雲利做完了報告以後,會議室裡的多數人還是比較淡定的,因為有了FCW025的發現,再發現FCW041似乎也不算什麼。
但另一部分人就非常激動了。
比如,向乾生。
作為湮滅力場實驗組的核心人員之一,向乾生可是知道‘顆粒性超導材料’的研究。
上一次顆粒性材料實驗中,以厘米級的顆粒性材料,就讓支援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從7%提升到了10.3%。
如果是毫米級呢?
以FCW041製造的直流反重力場強度來看,再製造出毫米級的顆粒性材料,肯定有希望讓場力強度提升到超過15%。
這個數值就可以支援用FCW041頂替高壓混合材料,實現以金屬材料為基礎的F射線發生技術。
王浩也非常激動和興奮。
他本來覺得能有兩種材料具有反重力特性就很不錯了,沒想到能檢測出如此高強度的場力。
這個資料已經達到了研究目標。
“看來,毫米級顆粒性材料要提上日程了。”
“就找楊雲和院士,讓東工精密製造毫米級的FCW041,再來進行實驗……”
王浩思考著站起來,滿臉笑容的總結道,“這是值得慶祝的時刻,我們的研究大獲成功!”
“FCW041,就是我們要尋找的材料!”
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王浩繼續交代道,“這些天,大家都辛苦了,新的研究計劃最少要一個月進行。”
“大家可以暫時輕鬆下來了。”
等王浩說完了以後,好多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比如,廖建國。
他不知道顆粒性材料的研究,不明白為什麼研究就結束了,他就和湯建軍一起找到向乾生問了問。
向乾生道,“7%,就是目標。”
“為什麼?新的F射線技術,最低要求場力強度達到15%吧?”廖建國疑惑道,“7%,也能製造出F射線,但強度肯定低很多。”
湯建軍則持有另一種看法,“F射線強度低,但也沒關係,7%外加螺旋力場擠壓,也足夠作為核聚變的容器了吧?”
“這個……我不清楚。”
向乾生搖頭道,“我們有另一項和材料有關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同樣材料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
“7%,已經達標了。”
“只要使用了另外一項技術,製造的場力強度就會有很大提升,具體多少還是要實驗來看……”
廖建國和湯建軍對視一眼,全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
同樣材料,提升反重力場強度?
還有這種技術?
廖建國更對於技術本身感興趣,但可能因為保密問題,向乾生明顯不願意多說。
湮滅力場好多方向的研究都是保密的,有些技術一部分人制造,有些技術另一部分人知道。
廖建國是F射線實驗組負責人,但他和反重力方向的研究無關,也和材料的研究無關,顆粒性材料和他就沒有關係了。
湯建軍同樣如此。
不過湯院士也不關心什麼材料技術,他更加關心核聚變問題,馬上問道,“如果下一步的實驗成功,就能用新材料頂替高壓混合材料?”